-
膝
概述:膝:1.人体部位名;指大、小腿相连的关节的前部,内有股骨和胫骨连接而成的膝关节,前有膑骨,后有腘窝。腿部主要肌肉的肌腱(“筋”)均会集于膝。《黄帝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膝者,筋之府。”耳穴·膝位于对耳 上脚的中1/3处。刺激方法:一般用埋针、压籽法、刺血法等进行刺激。
-
筋之府
筋之府指膝部。膝为腿部主要肌肉的肌腱的汇聚维络之处,膝被称为“筋之府”。《黄帝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则偻俯,筋将惫矣。”
-
驻节风
驻节风病名。膝、肘关节肿大的病证。《外科问答》:“若两膝肘同发或一膝一肘并发,方可名驻节风。”证治参见鹤膝风条。
-
味牛膝
《全国中草药汇编》:味牛膝:别名:味膝、尾膝、未牛膝、土牛膝、窝牛膝来源:爵床科味牛膝StrobilanthesgrossusC.B.Clarke或S.forrestiiDiels,以根入药。生境分布:湖北、四川。性味:酸、苦,平。功能主治:行瘀血,消肿痛,强筋骨。主治经闭症瘕,淋痛难产,腰膝痹痛。3钱,水煎服。
-
膝前
膝前为经外奇穴名。出《针灸穴位小词典》。位于膝部伸侧正中线,髌骨下缘下0.3寸处,位与膝下(穴)近似。左右计2穴。主治风湿性膝关节炎、膝部扭伤、膝关节神经痛、下肢麻痹、下肢瘫痪等。一般直刺0.3~0.5寸;可灸。
-
工尾势
工尾势为练功方法之一。又作躬尾势、掉尾势。取直立位,两足稍分开,两手上举过顶,旋即转而向下,挺膝弯腰,使手掌尽量接近地面;若不能贴近地面,须配合足跟起落动作;《易筋经》:“膝直膀伸躬鞠,两手交推至地,头昂目注,鼻息调匀,徐徐取入。”
-
打躬势
打躬势为练功方法之一种。取直立位,两足稍分开,两手抱头,掌心紧贴耳门,弯腰直膝俯首,尽量使头靠近两膝,再挺身直立。《易筋经》:“两肘用力夹抱后脑,头前用力探出,牙咬,舌抵上腭,躬身低头至腿,头耳掩紧,鼻息调匀。”有健腰腿作用。
-
风癞
风癞为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二。由疠毒蓄于肝经所致,其症四肢骨节疼痛,久则肘膝状如鹤膝,皮毛枯槁,不能移动,腐秽瘫痪。本病相当于瘤型麻风。
-
痟肾
痟肾病名。即“消肾”,属三消之一。《太平圣惠方·治痟肾诸方》:“小便滑数,口干心烦,皮肤干燥,腿膝消细,渐至无力,熟干地黄散方。治痟肾,肾气虚损,发渴,小便数,腰膝痛,肾沥圆方。”亦可选用白茯苓圆、鹿茸丸、麦味地黄丸,肉苁蓉丸等方。参见三消及消渴诸条。
-
中水
见《诸病源候论·水毒候》。即水毒病。又名中水、中溪、中洒、水中病、溪温。因中山谷溪源处恶虫毒所致;初病可见恶寒,头微痛,目眶疼,心内烦懊,腰背骨节皆强,两膝疼,或翕翕热但欲睡,旦醒暮剧,手足指逆冷至肘膝,或可有下部生疮,不痛不痒,脓溃,湿热下注,不食狂语,下血物如烂肝等。
-
三盘落地
三盘落地为养生学术语,为练功方法之一。出《易筋经》。两足分开,两膝屈曲如骑马状,足尖稍向内收,膝向外开;两手从胸上提,自耳旁翻掌向下,分别悬空放于两大腿上方。《易筋经》:“目注牙龇,舌抵上腭,睛瞪口裂,两腿分跪,两手用力抓地,反掌托起,如托千斤,两腿收直。”
-
腘
腘为人体部位名。指膝部后方屈膝时的凹处,俗称腿凹或膝弯。《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膀胱足太阳之脉……循髀外后廉,下合腘中。”
-
湿热脚气
脚气病因于湿热相搏所引发。《寿世保元·脚气》:“湿热脚气为病,肢节烦痛,肩背沉重,胸膝不利,兼遍身疼痛,下注足胫肿痛,脚膝生疮赤肿,及内外生疮,脓水不绝,或痒或痛。”治宜清热利湿,消肿止痛。用当归拈痛汤加减,或以四苓散加苍术、黄连、防己、川牛膝。
-
胼胝体
胼胝体是位于大脑半球纵裂的底部,连接左右两侧大脑半球的横行神经纤维束,是大脑半球中最大的连合纤维。组成胼胝体的纤维向两半球内部的前、后、左、右辐射,连系额、顶、枕、颞叶,其下面构成侧脑室顶。它是在筛管分子衰老时或秋冬季节时形成的,能阻塞筛孔,使筛管失去输导功能。
-
中溪
又名中水、中溪、中洒、水中病、溪温。《诸病源候论·水毒候》有如下记载:流行于三吴以东及南(现江、浙、皖、粤一带);初病可见恶寒,头微痛,目眶疼,心内烦懊,腰背骨节皆强,两膝疼,或翕翕热但欲睡,旦醒暮剧,手足指逆冷至肘膝,或可有下部生疮,不痛不痒,脓溃,湿热下注,不食狂语,下血物如烂肝等。
-
中洒
又名中水、中溪、中洒、水中病、溪温。《诸病源候论·水毒候》有如下记载:流行于三吴以东及南(现江、浙、皖、粤一带);初病可见恶寒,头微痛,目眶疼,心内烦懊,腰背骨节皆强,两膝疼,或翕翕热但欲睡,旦醒暮剧,手足指逆冷至肘膝,或可有下部生疮,不痛不痒,脓溃,湿热下注,不食狂语,下血物如烂肝等。
-
水中病
《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五:“水毒病…水毒指水中的一种邪毒及其所致的病证。又名中水、中溪、中洒、水中病、溪温。初病可见恶寒,头微痛,目眶疼,心内烦懊,腰背骨节皆强,两膝疼,或翕翕热但欲睡,旦醒暮剧,手足指逆冷至肘膝,或可有下部生疮,不痛不痒,脓溃,湿热下注,不食狂语,下血物如烂肝等。
-
巨胜酒
别名:巨胜浸酒处方:巨胜3升(炒),薏苡仁1升,生干地黄半升(切)。功能主治:风虚湿痹,脚膝无力,筋挛急痛,老人风虚痹弱,四肢无力,腰膝疼痛者。用法用量:巨胜浸酒(《圣济总录》卷二十)。摘录:《医方类聚》卷二十四引《食医心鉴》
-
连翘消肿汤
处方:连翘3钱,防风3钱,荆芥3钱(炒),巴戟天5钱(去心,盐水炒),桑螵蛸3钱(盐水炒),当归3钱,川芎1钱半(炒),川膝1钱半。功能主治:一切鹤膝风,两膝肿痛,不能行走,昼轻夜重。用法用量:葱白3寸为引。摘录:《揣摩有得集》
-
鸡峰活血丹
别名:活血丹处方:干地黄3两,白芍药1两,当归1两,川续断1两,白术1两。制法: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病后重亡津液,血少不能荣养于筋,一边足膝无力,渐渐干瘦,上牵胁肋,下连膝胫,筋脉挛急,妨于步履。用法用量:活血丹(《全生指迷方》卷二)。摘录:《普济方》卷九十七引《指南方》
-
内龙眼
内龙眼为经外奇穴名。出《常用经穴解剖学定位》。与外膝眼相对,位于膝部,髌韧带内侧凹陷处的中央。1.0寸,或透刺外膝眼。出《备急千金要方》。位于膝关节部伸侧面,髌韧带两侧之凹陷中,在内者称内膝眼,在外者称外膝眼,左右共4穴。主治膝痛、腿脚重痛、脚气、下肢麻痹等。一般向膝中斜刺0.5~或内外膝眼互透。
-
寒湿脚气
寒湿脚气病名。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三。指寒湿外侵,经气、血脉不和所致。临床以脚膝软弱无力、顽木浮肿;或作拘挛疼痛,或兼见恶寒肢冷。治宜温经除湿、活络舒筋。用木瓜牛膝丸、酒浸牛膝丸、葫芦巴丸及鸡鸣散加减。
-
发表渗湿汤
处方:苍术1钱半,秦艽1钱半,槟榔1钱半,桂枝1钱半,茯苓1钱半,车前1钱半,怀膝1钱半,川膝1钱半,川羌1钱,独活1钱,天雄1钱,干葛2钱,防己2钱,甘草3分,生姜引。功能主治:酒伤经络,周身麻木,瘫痪不遂。摘录:《点点经》卷二
-
棉籽
拼音名:Mi nZǐ来源:锦葵科棉属植物草棉GossypiumherbaceumL.、树棉(中国棉)G.arboreumL.及陆地棉(高地棉)G.hirsutumL.的种籽。夏秋采收,晒干。性味:辛,热。功能主治:补肝肾,强腰膝,暖胃止痛,止血,催乳。用于月经过多,功能性子宫出血,乳汁缺乏,胃痛,腰膝无力。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气脚
《中藏经·论脚弱状候不同》:“谓人之喜怒忧思,寒热邪毒之气,自内而注入于脚…其状类诸风、历节、偏枯、痈肿之证,但入于脚膝,则谓之气脚也。”因与脚气之病邪从外而人于脚,从足而入于脏者不同,故名为气脚以资区别。
-
抽屉试验
又称推拉试验:患者仰卧,屈膝90度,足平放床上,检查者以一肘压住患者足背作固定,两手环握小腿上段做向前拉及后推的动作,正常情况胫骨平台前后滑动仅0.5厘米左右,当前交叉韧带断裂或松弛时,患膝向前移动度明显增大,当后交叉韧带断裂或松弛时,患膝向后移动度明显增大。
-
糟蒸法
糟蒸法急性腿膝疼痛的外治方法。《保赤存真》卷五:“风腿膝患风寒湿气,可于夏伏天用糟坊内酒糟,下锅烧热,将布包两包,在患处热炙,冷即更换,寒湿气出尽,即愈。”
-
三形
概述:三形指肥、膏、肉三种体形肥壮的人。《黄帝内经素问·卫气失常》:“必先别其三形,血之多少,气之清浊,而后调之。”其肩肘髀膝高起处的肌肉坚实,皮肤丰满。后世一般将身体肥胖者称为肥人,并认为“肥人多湿痰”(《张氏医通》引李士材语)。肉人·三形:肉人为三种肥壮人中的一种。
-
放杖丸
别名:威灵仙丸处方:威灵仙。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宣通五脏。主肾脏风毒积滞,腰膝沉重。腹内冷滞,心膈痰水久积、症瘕痃癖气块,膀胱冷脓恶水,腰膝冷痛,腰脚肿痛麻痹。摘录:方出《证类本草》卷十一引《集验方》,名见《证类本草》卷十一引《孙兆方》
-
大骨枯槁
大骨枯槁为病证名,指全身骨骼关节显露,肌肉瘦削及肩垂项倾,腰重膝败的病症。出《黄帝内经素问·玉机真脏论》。多因肾气衰败,气血大亏所致。《类经·脉色类》:“肩垂项倾,腰重膝败者,大骨之枯槁也。”可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后期及恶液质病患等。
-
冷痹
冷痹病名。痹证偏于寒邪伤人者。其证脚膝酸疼,行履艰难,四肢(疒^帬)麻,身体俱痛,甚至一身不随。冷痹脚膝疼痛,行履艰难者,用巴戟天汤,脚膝疼痛无力者,用牛膝散(见《圣济总录》卷二十)。参见寒痹条。
-
足罗
足罗为经外奇穴名。出《福州民间针灸经验录》。位于大腿胫侧,股骨内上髁上方,髌骨中线上4寸。主治妇人月里风、下肢痉挛、月经不调、腿膝疼痛。一般直刺0.5~1.0寸;可灸。
-
股内肌运动点
股内肌运动点为经外奇穴名。出《小儿麻痹后遗症穴位刺激结扎疗法》。位于大腿伸肌,髌骨内缘与耻骨结节连线的下1/4点。主治小儿麻痹后遗症(髋关节松弛——外旋型,膝过伸——股后型,膝关节挛缩)。一般直刺1.5~
-
股直肌运动点
股直肌运动点为经外奇穴名。出《小儿麻痹后遗症穴位刺激结扎疗法》。位于大腿伸侧,腹股沟中点与髌骨上缘连线之中点处。左右计2穴。主治小儿麻痹后遗症(膝过伸混合型,髋关节松弛——内旋型)。一般直刺1.5~2.0寸。
-
大裆
大裆为练功方法之一。见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推拿学》。两足分开一大步,膝直足实,两手后伸,挺肘翘掌,四指并拢,拇指外分,两目平视。
-
五肿恶候
五肿恶候为病证名。见《普济方》卷三百五十八。肿病表现的五种危险证候。即五心肿、人中肿、舌头肿、膝胫肿、阴茎肿。
-
股阳
股阳指大腿外侧。《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股骨上空在股阳,出上膝四寸。”
-
肾水·肾阳虚证
肾水·肾阳虚证(kidneyedemawithsyndromeofkidneyyangdeficiency)是指肾阳不足,水湿内停,以周身浮肿,腰痛膝软,畏寒肢冷,小便不利或夜尿特多,舌淡白,两尺脉弱等为常见症的肾水证候。
-
倒置位
倒置位(pronejackknifeposition)又称俯卧折刀位,为中医肛肠科学体位。是指患者俯卧床上,髋关节弯曲,两膝跪于床端,臀部抬高,头部稍低的体位。
-
四肢大关节
四肢大关节(bigjointsoffourlimbs)是指肩、肘、腕、髋、膝、踝关节。
-
鹿蹄肉羹
处方:鹿蹄1具。功能主治:中风,脚膝疼痛,不能践地。用法用量:洗如法,煮令熟,擘细,于五味汁中煮作羹,空腹食之。摘录:《圣惠》卷九十五
-
膝盖离位
膝盖离位病名。指因外伤而致髌骨脱出者。见《医宗金鉴》卷八九。即髌骨脱位。详脚膝出臼条。
-
膝顶法
膝顶法正骨法之一。该法为肩关节脱臼的常用整复手法之一。《伤科汇纂》卷六:“令患人安坐于凳上,医者侧立其旁,一足亦踏于凳上,以膝顶于胁肋之上,两手将患肩之臂膊擒住,往外拉之,以膝往里顶之,骤然用力,一拉一顶,则入臼矣。”
-
跌仆伤胎
跌仆伤胎病证名。孕妇由于不慎而跌仆闪挫,气血逆乱,损伤胎元,以致胎动不安。症见腰膝痛坠,或阴道流血。治宜调补气血,佐以安胎之品。方用胶艾汤或八珍汤。参先兆流产、胎动不安条。
-
(骨贵)(kuì,音馈)
(骨贵)(kuì,音馈)膝以下的部位。《人镜经》:“膑下通为(骨贵)。”一说膝盖骨。
-
(虫旬)(xún,音旬)癞
(虫旬)(xún,音旬)癞病名。麻风病之一种。出《诸病源候论》卷二。症见身体沉重,手足肘膝腐烂,脓血臭秽,或指趾断落。该病相当于晚期瘤型麻风。
-
推膝盖骨归原法
推膝盖骨归原法正骨手法之一。该法可用于髌骨离位的整复。见《伤科汇纂》卷一。使病者患膝呈半屈曲位,医者用推挤手法先使患者离位之髌骨复归原位,再用正骨器械抱膝固定患处,以限制膝关节及髌骨的移动。
-
手拽法
手拽法为正骨手法。见《伤科汇纂》卷一。髋关节脱臼整复手法已见于《理伤续断方》、《永类钤方》等书。令患者坐下,助手立于患者背后,双手由患者腋下绕至胸前抱着不动,医者双手紧握患肢腿膝用力拔伸,如感到髋关节滑动声,即已复位。
-
单盘
单盘气功术语。气功坐功的一种姿势,即盘膝而坐,一足触地,另一足压于对侧大腿根上。又称偏跏坐。
-
骸关
骸关为人体部位名。指膝关节。《索问·骨空论》:“膝解为骸关。”《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膝解为骸关,侠膝之骨为连骸,骸下为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