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
《灵枢·禁服》:“审察卫气,为百病母,调其虚实,虚实乃止。”③指象母亲一样,滋养诸脏。《素问·阴阳类论》:“三阴为母。”④五行生克变化中,生我者为母。如土生金,则土为金母。《难经·六十九难》:“虚则补其母。”《灵枢·五色》:“黑色出于庭,大如母指,必不病而卒死。”
-
亲属称谓
亲属关系简表:古今亲属称谓杂谈:如何称呼自己的亲属,在称呼自家的亲属时,我们常会听到或见到“家、舍、亡、先、犬、小”这几个字。五说指父、母、兄、弟、妻、子,是现代比较通行的说法,现代汉语中六亲也泛指亲属。古今对夫妻的称谓:夫妻在古今称谓有结发、鸳鸯、伉俪、配偶、伴侣、连理、秦晋、百年之好等。
-
子死产门难产
子死产门难产为病名。指产门未开,死胎堵塞在产道,娩出发生困难。《傅青主女科》卷下:“妇人有生产三四日,儿已到产门,交骨不开,儿不得下。补血以生水,补气以生血,使气血两旺,死子可出而存母命也。(方药:人参一两、当归二两酒洗、川芎一两、益母草一两、赤石脂一钱、芥穗三钱炒黑)。”
-
山茵陈汤
处方:山茵陈叶泽泻瓜蒌根猪苓生甘草生地黄功能主治:治婴儿初生眼闭。摘录:《冯氏锦囊》卷三《医统》卷八十八:方名:山茵陈汤组成:山茵陈3钱,泽泻3钱,瓜蒌根1钱半,猪苓1钱半,甘草(生)1钱半,生地黄1钱半。用法用量:水煎,产母用此酿乳,食后服。初服、2服,且捏去宿乳,第3服后,却令儿吃乳,若母自乳亦可服。
-
泻南补北
泻南补北为治则。即泻心火滋肾水。五行中心主火,属南方;肾主水,属北方。肝实肺虚之证(东方实,西方虚),要使其平衡协调,可采用泻火补水之法治疗。《难经·七十五难》:“泻南方火,补北方水,南方火,火者木之子也;北方水,水者木之母也,水胜火,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故泻火补水,欲令金不得平木也。”
-
胎气蕴热
胎气蕴热病证名。出《普济方》。指婴儿烦热,食即呕吐,眠不安席,神情躁扰,闻声即掣。由于儿在胎中时,孕母多忧怒郁闷,复因胎气燥热,儿生艰难,母生惊悸而致乳汁不和,小儿吮乳得之。治宜调气解蕴。
-
蒋希曾
蒋希曾清代医家。泉塘(今湖南临湘)人。同治元年(1862年)其母病故,伤痛于母病之不治,乃改习医,数年后有成。故取临证中阴阳虚实易于混淆者,及其他疑似之证,详加辨析,编成《医验辨似》二卷(1896年),共列“伏暑似虚劳证”、“阳虚似外感证”、“产后受风似虚脱证”等疑似证32条,辨析详明,颇有助于临床诊断。
-
李文渊
李文渊清代医家。字静叔、叔卿,益都(今属山东)人。因母病及其自身之病,以古方疗之,未能救其母之病,因提倡后人需有自拟之方,不可全泥古人,遂撰《得心录》一卷,其中颇多自制之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其十之八九为自制者。
-
自体孢子
自体孢子(autospore)是一种内生孢子,不具有游动孢子那样的运动性,而具有被膜形态。即营养体的细胞内容物分裂成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母细胞膜内形成新的膜,不久,母细胞发生变化。在连接成连锁状时,便成为自生群体。常见于蓝藻类的粘球藻属和绿藻类的原球藻目。
-
颠疾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涩甚为瘖;微涩为血溢,维厥,耳鸣,颠疾。”又:“肺脉急甚为癫疾。”岐伯曰:病名为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颠疾也。”③癫狂病,神志错乱的疾病。《素问·脉解》:“所谓甚则狂颠疾者,阳尽在上而阴气从下,下虚上实,故狂颠疾也。”
-
母气
母气为五行学说术语。在五行相生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我生两方面的联系。在五行相生关系中,生我者为母,母脏之气即为母气。如木生火,则木为火的母气。余类推。
-
参附益母汤
处方:人参1两,附子1钱,益母草2钱。功能主治:妇人子方下地,即昏晕不语,气血双脱者。用法用量:水煎服。遇此等症,急用一人抱住产母,头顶心解开,以艾火急灸之,必然出声;然后以参附益母汤救之,多有生者。摘录:《辨证录》卷十二
-
先天性行为
先天性行为是由动物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是本物种的一种遗传特性,不需要后天学习,生来就有的一种行为能力,这种能力在适当条件下,由神经调节或激素调节就能表现出来。失去蛋的企鹅会把鹅卵石当作企鹅蛋来孵化等。这种行为除特种遗传性以外,还和某些生理成熟有关,如垂体分泌催乳素等。
-
死胎
见《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子死腹中又称胎死腹中、死胎。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三。多因跌仆闪挫,气血逆乱;或母患热病,热毒伏于冲任;或误服毒药,药毒伤胞;或母体素虚,冲任气血虚少;或胎儿脐带缠颈气绝致死等,致胎儿死于母腹内。当急下死胎。
-
死产
戴武承《女科指南集》:“死产者,临产时胎死腹中也。”子死腹中又称胎死腹中、死胎。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三。多因跌仆闪挫,气血逆乱;或母患热病,热毒伏于冲任;或误服毒药,药毒伤胞;或母体素虚,冲任气血虚少;或胎儿脐带缠颈气绝致死等,致胎儿死于母腹内。
-
实邪
概述:实邪为病因病理学名词。1.亢盛的邪气。《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五邪之一·实邪:实邪为五邪之一。指从子脏传向母脏的邪气。《难经·五十难》:“从前来者为实邪。”吕广注:“今心王未必,是脾来逆夺其王,故言从前来也。脾者,心之子,子之乘母,是为实邪。”
-
脚手先下难产
脚手先下难产病证名。《傅青主女科》卷下:“妊妇生产之际,有脚先下而儿不得下者,有手先下而儿不得下者。人以为横生倒产,至危之症也,谁知是气血两虚之故乎。产母之气血足,则胎必顺,产母之气血亏,则胎必逆。顺则易生,逆则难产。子在胞中,亦必弱。总用转天汤(人参、当归、川芎、川牛膝、升麻、附子)。
-
印随学习
印随学习是动物出生后早期的学习方式,具特定的敏感期。他把灰腿鹅生的蛋分作两组孵化。第一组由母鹅孵化,孵出的雏鹅最先看到的活动物是它们的母亲,于是母亲走到哪儿,它们就跟到那儿。据实验,能产生印记行为的动物有许多种,大部分鸟类、豚鼠、绵羊、鹿、山羊、水牛、某昆虫及多种鱼类。
-
DNA复制
上图中说明了DNA复制的三种可能途径。两条DNA母链用黄色表示,新合成的DNA链用蓝色表示。DNA分子复制时可能有三种途径,每一种都遵循碱基互补原则:1.保留复制途径认为复制完成后保留最初的母链并另外产生一条全新的完整DNA双链分子;3.半保留复制途径认为复制后产生两条新老杂合的DNA双链分子;
-
螱客
螱客是在白蚁的巢内、巢外生活,并与白蚁有密切关系的生物。共生动物有蝇类及隐翅虫科的甲虫等;在捕食动物中也往往有腹部膨大的,与母蚁的形状类似而引人注意。栽培的菌床是用通过消化道后被粉碎的木材做成的,而通过工蚁体内的分生孢子所生出的菌丝则供幼虫、雄蚁及母蚁食用。
-
挑疔散
《医方考》卷六:方名:挑疔散组成:紫草、雄黄、巴豆各等分。用法用量:有痘疔、痘母者,用针挑破,以此药少许着之。制备方法:上为细末,油胭脂调用。各家论述:紫草解毒利窍,雄黄解毒利气,巴豆化毒拔疔,乃挑疔之捷剂也。
-
包达日玛
包达日玛(1835~其母娜仁·阿柏为著名蒙医正骨医家。继承其母技术而有所发挥。创用“羊瑟博素法”治疗陈旧性骨折,即以刚杀死之羊胃热敷包裹患处,兼用酒泡牛皮固定患肢关节,配以牛奶、动物肉汤治疗,以加速愈合,每奏奇效。
-
母蛎散
《直指小儿》卷四:组成:母蛎粉。主治:小儿外肾肿大,茎物通明。用法用量:先以津唾涂肿处,次以母蛎粉掺敷。制备方法:上为极细末。
-
调产
调产指产时调理产妇应注意的事项。《傅青主女科·产后编》:“调产者,产母临月,择稳婆,办器用,备参药。心烦,用滚水调白蜜一匙,独活汤更妙;有生息未顺者,只说有双胎,或胎衣不下,勿令产母惊恐。”
-
胚体内生产
胚体内生产涉及的基本技术,包括超级排卵以及发情同期化。由于母牛最多仅能年产一胎,一生中的产犊数很有限,若要一次发情时能排多个卵,必须对供胚牛进行超级排卵处理。简言之,若将此胚同时移置到32头发情同期化的受胚母牛中,如果怀孕率为50%,即表示会有16头经胚移置的小牛同时诞生,其生产效率之高不言可喻。
-
何第松
何第松为清代医家。何第松字任迁。何氏少读书,弱冠时,二弟俱亡,父母因伤成疾,亲侍汤药四十余日。阅四年,母病愈.后医学愈精,药下病除,活人无算。著有《经穴分寸歌》《针灸歌诀》《药性捷诀》各一卷,未见刊行。(见光绪八年《婺源县志》卷四十一《人物·方技》和民国十四年《婺源县志》卷六十四《艺文·典籍》)
-
子母
子母为五行学说术语。五行中之相生者,我生者为子,生我者为母,任何一行都有我生与生我两方面的关系。如手太阴肺属金,足少阴肾属水,金生水,则肾为肺之子,肺为肾之母,两者为子母关系。《难经·十八难》:“此皆五行子母,更相生养者也。”
-
外褶
外褶是指开始为一部分略呈扁平状的上皮向外突出的一种过程。是广泛存在的各种形态变化的一种基本形式。通过外褶产生的新的上皮区域,有时成泡状体从母层分离,或成管状体自母层突出,或产生更复杂的其他变化。文昌鱼胚胎体节的分离、脊椎动物眼泡的突出和鳃囊的发生、羊膜类胚胎尿膜的形成等,都是以外褶为基础的。
-
肾肝同补汤
《石室秘录》卷三:方名:肾肝同补汤组成:熟地1两,山茱萸5钱,白芍5钱,当归5钱,柴胡2钱,肉桂1钱。主治:两胁饱闷,腰脊难于俯仰。用法用量:水煎服。各家论述:此方熟地、山茱萸补肾之药,而当归、白芍、柴胡、肉桂补肝之品,今补肝之药,反多于补肾者,可见肾为肝之母,肝又为命门之母也。
-
碍产
碍产病名。又名碍肩生、绞脐、背包生、坐碍、凝产。由于脐带绕颈、绊肩而引起的难产。杨子建《十产论》:“碍产者,言儿身已顺,门路已正,儿头已露,因儿转身,脐带绊其肩,以致不能生。令产母仰卧,稳婆轻推儿向上,以中指按儿肩,脱脐带仍令儿身正顺,产母努力,儿即生。”属脐带脱垂类分娩并发症。
-
李天成
李天成①明代医家。彭水(今属四川)人。因母病求医不得,遂决心弃儒学医,并深研医术,治愈母病,且以病赈人。著《古今医方》四卷,未见行世。②清代医家。字显生,浙江兰溪人。后随父徙居金山,并继父业而精于医。
-
胀后产
胀后产病名。难产之一型。相当于枕后位。阎纯玺《增补绘图胎产心法》:“胀后产,乃儿头后骨偏柱产母谷道,不得下者。”可参偏产条。
-
伤寒杂病论义疏
《伤寒杂病论义疏》为伤寒著作。刘世祯述义,刘瑞瀜疏证。刊于1924年。据刘世祯氏自称,因母丧,于江西某山谷中遇“张老”,张老授以古本《伤寒杂病论》,与世传本不同,遂阐述师传及个人所体会的本义,并由刘瑞瀜疏通引证,补充发挥。其学术见解颇有异同。由于所谓张老所传古本《伤寒论》无从稽实,一般以为殊难确信。
-
胎疾
胎疾病证名。又名胎证、胎中病。①《幼科全书》指婴儿满月以内有病者;②《幼科发挥》指小儿周岁以内有病者。多由胎禀不足,或儿母妊娠时调摄失宜以及胎毒等引起。前人在医籍文献所载如胎寒、胎热、胎肥、胎弱等,均属胎疾范围。
-
胎病风痰
胎病风痰病证名。出《普济方》。指小儿晕卧,动则作呕,吐泡沫粘液,言语不利,或发癫痫等症。由于儿在胎中,孕母恣食油腻煎炒,影响脾肺功能,酿生风痰所致。宜用清热凉膈、消风化痰之剂。
-
胎病潮热
胎病潮热病证名。出《普济方》。儿在胎中,孕母曾患疟疾,或为热邪所伤,儿受其气,生后出现潮热,热来之前,身体寒战,牙关紧急。治宜调其阴阳,阴阳和则热自退。
-
水衣
水衣即胞衣。出谢文祥《救产全书》。又名胎衣、混元母、混元衣、混沌衣、紫河车、水衣、子衣、儿衣。即胎盘和胎膜的总称。药用功能大补精血。见《本草纲目》五十二卷。
-
手拳
手拳为症状名。即手指挛缩不展。《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九:“夫小儿手拳者,由在胎之时,其母脏腑气虚,为风冷所乘,儿生之后,肝气不足,致筋脉挛缩,不能伸展,故令手拳不展。”治宜养肝柔筋,和血祛风之剂。
-
伤产
伤产为病名。1.杨子建《十产论》:“伤产者,言怀胎未足月,有所伤动,以致忽然脐腹疼痛,或服催药过早,或产母用力太早,逼儿错路,不能正生。”2.汪嘉谟《胎产辑萃》指过月而产。
-
乳利如血
乳利如血病证名。《颅囟经》:“初生小儿一月内,乳利如血,是母胸有滞热所作也。”治宜清除滞热,用荷叶蒂、黄连煎服。
-
热产
热产病证名。又名暑产。杨子建《十产论》:“热产者,言盛暑之月,产妇当温凉得宜。热甚,产母则头疼,面赤昏晕。若产室人众,热气蒸逼,亦致前患,名曰血晕。若夏月风凉阴雨,亦当谨避。”
-
潜镇
潜镇治疗学术语。又名镇潜。镇静安神药和平肝潜阳药合用,治疗因心神浮越表现惊悸失眠或肝阳上亢所致头痛眩晕的方法,药用磁石、朱砂、生铁落、龙骨、牡蛎、真珠母等金石介类重坠之品。
-
捧心生
捧心生旧病名。亦名儿捧母心。见清·陈莲舫《女科秘诀大全》。相当于臂位分娩,儿两臂上举。属难产的一种。古人观察到儿臂上举,误以为儿捧母心以致难产,故名。
-
蟠肠生
蟠肠生病名。清·周登庸《续广达生编》卷三:“问蟠肠生是何缘故,是用力过度耳,产母平日气虚,临产用力努挣,浑身气血下注,以致肠随儿下。一次如此,下次又复如此,若能等到瓜熟蒂落,焉有此怪异?”即盘肠生。
-
潘楫
潘楫明代医家。字硕甫,号邓林,江苏仁和人。尝因兄病而从母命而习医,得名师传授,并精研医经,遂精于医,治病多效,人咸称之。尝著《医灯续焰》一书行于世,另尚有《伤寒大旨》,未见梓行。
-
罗仲光
罗仲光明代医家。字觐吾。自号青城山人。南充(今属四川)人。习儒,博览群书。因母病,遂精医术。著《伤寒补古》、《活人奇方》,均佚。
-
卢涛
卢涛明代医生。字安泽,东阳(今属浙江)人,因母病而留心医药,后遂成名医,并著《尝药录》,未见行世。
-
刘锡
刘锡明代医家。新安(今安徽徽州地区)人。世代为儿科医,锡幼承家学,强调人生除后天养形之外,应注意生前胎教,孕母保健等,以防病于未然。著有《活幼便览》二卷行世。
-
李元忠
李元忠南北朝时期北齐官吏。赵郡柏仁(今属河北)人。知医。尝官至骠骑大将军、中书令、晋阳县伯。尝因母病而留心医药,研习多年,精其术。性仁恕,凡有疾者,求之无不应。
-
李密
李密南北朝时期医家。字希雍,平棘(今河北赵县)人。尝官至殿中尚书济州刺史等。事母至孝,后母病多方延医调治未愈。乃自行研习医经,针药并用,母病得愈。后撰《药录》二卷,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