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渣鼻·湿热毒蕴证

中医证名 酒渣鼻 中医学 中医皮肤科学 中医外科学 皮肤病及性传播疾病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jiǔ zhā bí ·shī rè dú yùn zhèng

2 英文参考

brandy nosewith pattern of dampness-heat toxin amassment[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 定义

酒渣鼻·湿热毒蕴证(brandy nosewith pattern of dampness-heat toxin amassment)是指湿热毒蕴,以在红斑上出现痤疮丘疹脓疱毛细血管张明显,局部灼热口干便秘舌质红绛,舌苔黄为常见症的酒渣鼻证候[1]

4 酒渣鼻·湿热毒蕴证症状

酒渣鼻·湿热毒蕴证患者鼻及颜面除有红斑外,常有散在炎症小丘及脓疱,患处灼热疼痛大便干结,小便黄。舌质红,苔黄燥,脉滑数或弦数。

伴有口渴喜冷饮、多食善饥口臭大便干燥小便黄、舌质红、苔白或黄,脉弦滑。

在红斑上出现痤疮丘疹脓疱毛细血管张明显,局部灼热;伴口干便秘舌红绛,苔黄。多见于丘疹型。

5 辨证分析

热毒炽盛,充斥络脉,蕴结肌肤,故局部灼热,在红斑上出现痤疮丘疹脓疱毛细血管张明显;热毒耗损阴津,故口干便秘舌红绛、苔黄为热毒蕴肤之象。

6 酒渣鼻·湿热毒蕴证的方药治疗

可用凉血四物汤黄连解毒汤加减。

6.1 方一

治法清热解毒

紫花地丁30克,金银花15克,野菊花15克,连翘12克,栀子10克,玄参10克,大黄3克,甘草5克。

加减:红斑弥漫潮红加生地;颜面红紫加桃仁川芎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6.2 方二

可用茵陈五苓散黄连解毒汤;热甚者加白花舌蛇草、生石膏栀子等,脓疱重者加野菊花蒲公英等。

外用方

外用蛤粉膏黄连膏

6.3 常用成方

五味消毒丸栀子金花丸、散结灵。

7 关于酒渣鼻

酒渣鼻(brandy nose;acne rosacea)为病名。因鼻色紫红如酒渣故名酒渣鼻。出《魏书·王慧龙传》。中医称之为酒皶鼻酒齄鼻酒齇鼻鼻齄肺风肺风粉刺赤鼻鼻准红赤,俗称酒渣鼻酒糟鼻,古名鼻赤[2]。是指发生于鼻部,以鼻色紫赤、丘疹,甚则鼻头增大变厚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疾病[2]。是一种主要发生于面部中央的红斑和毛细血管扩张的慢性皮肤病。由脾胃湿热上熏于肺所致[2]

黄帝内经素问·热论》:“脾热病者,鼻先赤。”

外科大成·酒渣鼻》云:“酒渣鼻者,先由肺经血热内蒸,次遇风寒外束,血瘀凝滞而成,故先紫而后黑也。治宜宣肺气化滞血,行营卫流通,以滋新血,乃可得愈。”本病以颜面部中央的持续性红斑和毛细血管扩张,伴丘疹脓疱鼻赘为临床特征。多发生中年,男女均可发病,尤以女性多见。

西医亦称之为酒渣鼻

酒渣鼻相当于西医的玫瑰痤疮[2]

详见酒渣鼻条。

8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84.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治疗酒渣鼻·湿热毒蕴证的穴位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酒渣鼻·湿热毒蕴证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酒渣鼻·湿热毒蕴证的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酒渣鼻·湿热毒蕴证相关药物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