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类传导说 2011年06月20日修订版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经络类传导说是经络实质假说之一。实验表明,无论针刺哪一个穴位,都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神经、体液性活动,但不同的神经有不同影响区域。经络既与神经系统有密切关系,而又是一个独立的类传导系统。实验是以某种物质从兔耳炎症灶被吸收的速率和淋巴管腔的状况为指标进行观察:

(1)针刺胃经足三里时,改善炎症灶的血液循环状态,表现为吸收加速,显示了经络的特异效应,此为经络吸收现象。

(2)针刺与胃经相表里的脾经阴陵泉时,针刺效应与足三里相同,认为这是经络吸收感应现象。

(3)先后或同时针刺足三里和丘墟时,吸收显著降低,此为经络吸收抑制现象.如改变针刺强度,给足三里以弱刺激,给丘墟以强刺激,即可以解除吸收抑制现象,此为经络吸收脱抑制现象。

(4)经络吸收现象有被某种非麻醉剂封闭的可能,此为经络吸收封闭现象。实验证实在切断针刺穴位区域的神经支配后,经络吸收现象几乎完全消失。若保留一部分神经支配,吸收现象亦部分保留。

说明经络吸收现象与神经系统有密切关系。类传导系统可能是进化较古老,分化较低级的传导系统。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