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维 2016年05月10日修订版

BY banlang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会维为经穴别名[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69.。出《针灸甲乙经》。即地仓[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69.[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77.

[穴位基础信息表]地仓|Sicang|Titsang|Terrestrial Granary|ST4|4|E6||M7|S7|St4

地仓为经穴名(Dìcāng ST4)[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23.。出《针灸甲乙经》。别名会维、胃维[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62.。属足阳明胃经[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62.[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23.。地仓为阳蹻脉、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之交会穴[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62.[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23.。地即土地,仓即粮仓,土生五谷,谷从口入,如进粮仓,此穴在口角之旁,故名地仓[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23.。主治口眼㖞斜,流涎,口角𥆧动,中风失语,牙关紧闭,口角炎,齿痛,颊肿,唇颊肿,流泪,眼睑𥆧动,唇缓不收,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等。

别名

会维(《针灸甲乙经》),胃维(《外台秘要》)。

出处

《针灸甲乙经》:地仓,一名会维,挟口旁四分,如近下是。

特异性

地仓为阳蹻脉、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之交会穴。

穴名解

地即土地,仓即粮仓,土生五谷,谷从口入,如进粮仓,此穴在口角之旁,故名地仓[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23.

地,指土地,为万物生长根本。《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脏象论》:“地食人以五味…五味入口。以养五脏”。仓指贮谷物之处。《说文》:“仓,谷藏也;仓黄取而藏之,故谓之仓”。古人相面,以天庭像额,地角像腮。人含食物,常积储腮齿之间。盖脾胃为仓廪之官,地食人以五味…入于脾胃,必以口纳之,此穴在口角之傍,故以地仓喻为穴名。《会元针灸学》:“地仓者,地是地格。因面分三庭,鼻以上为上庭,鼻为中庭,鼻以下为下庭,合而为天人地,三格局也。仓者,仓廪也。五谷之精气,上华面兮,冲旋面至此而上,故名地仓。”[参考资料]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所属部位

[参考资料] 孙国杰主编. 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58.

地仓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地仓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直瞳孔[参考资料]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基本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参考资料] 孙国杰主编. 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49.

地仓位于口角外侧,正视时,适与瞳孔相直[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62.

地仓在面部,口角旁开0.4寸(指寸)[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23.。正坐或侧伏取之[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23.

地仓穴在足阳明胃经中的位置

地仓穴在足阳明胃经中的位置

地仓穴的位置

地仓穴的位置

地仓穴的位置

地仓穴的位置(足阳明胃经)

地仓穴的位置

地仓穴的位置(骨骼、血管)

地仓穴的位置

地仓穴的位置(肌肉)

取法

地仓在面部,口角旁开0.4寸(指寸)。正坐或侧伏取之[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23.

正坐或仰卧位,眼向前平视,在瞳孔垂线与口角平线之交点处取穴[参考资料]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67.

穴位解剖

地仓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口轮匝肌、笑肌和颊肌、咬肌。有面动、静脉。分布着面神经分支,眶下神经分支,深层为颊神经的末支。皮肤由上、下颌神经的分支双重支配。因针横向外刺,所以针由皮肤经皮下组织,穿口角外侧的口轮匝肌,该部肌质则由降口角肌、颊肌、提上唇肌、提上唇鼻肌的纤维交错。在面神经外侧,针行经笑肌和颊肌之间,再入咬肌。以上表情肌由面神经的分支支配,而咬肌则由下颌神经的咬肌神经支配。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口轮匝肌→降口角肌[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23.

皮肤→皮下组织→日轮匝肌→颊肌[参考资料] 孙国杰主编. 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49.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眶下神经、颏神经(下颌神经分支)分布;深层有面神经颊支和面动脉分布[参考资料] 孙国杰主编. 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49.

布有面神经及眶下神经的分支,深层为颊神经的末支;并有面动、静脉通过[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62.

地仓穴的功效与作用

地仓有祛风止痛,舒筋活络的作用。

地仓有疏风通络、开关通窍等作用[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23.

手、足阳明经脉循行分布于面部,夹口,阳跷脉也夹口,本穴又位于口旁,为手阳明、足阳明、阳跷脉之交会穴,故为治疗面、口疾病之主穴[参考资料]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67.

主治病症

地仓穴主治口眼㖞斜,流涎,口角𥆧动,中风失语,牙关紧闭,口角炎,齿痛,颊肿,唇颊肿,流泪,眼睑𥆧动,唇缓不收,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等。

地仓穴主治口眼㖞斜、口角𥆧动、齿痛、流泪、唇缓不收[参考资料] 孙国杰主编. 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49.

地仓主治口眼㖞斜,流涎,眼睑𥆧动,齿痛,颊肿;以及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等[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62.

地仓主要用于治疗颜面部等疾患:如口眼斜、口流涎液、中风失语、牙关紧闭、眼睑𥆧动、齿痛颊肿[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23.

现代又多用地仓治疗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等[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23.

地仓主治头面五官病:眼睑𥆧动,口㖞,流涎,面痛,齿痛,唇颊肿[参考资料]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67.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

其它:口角炎,小儿流涎。

刺灸法

刺法

向颊车方向平刺0.5~1.5寸[参考资料] 孙国杰主编. 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49.

沿皮刺0.5~1寸[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62.

一般斜刺或沿皮刺0.5~1.0寸,或透刺颊车[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23.

平刺或斜刺0.5~0.8寸[参考资料]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67.。治疗面瘫可透刺颊车[参考资料]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67.

直刺0.2寸,局部胀痛;

治面瘫时向颊车方向平刺1.0~2.5寸;

向迎香穴透刺治疗三叉神经痛,局部酸胀可扩散至半侧面部,有时出现口角牵掣感[参考资料]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67.

灸法

可灸[参考资料] 孙国杰主编. 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49.

温灸5~10分钟[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23.

艾条灸3~5分钟[参考资料]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62.

温针灸3~5壮。

注意:慎灸,禁直接灸[参考资料]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67.

配伍

地仓配颊车、合谷,治口㖞[参考资料]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67.

地仓配颊车、内庭,治三叉神经痛[参考资料]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67.

地仓配合谷,治流涎[参考资料]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67.

地仓配颊车、巨髎、合谷,有祛风通络活血的作用,主治唇缓不收,齿痛。

地仓配颊车、承浆、合谷,有通气滞利机关的作用,主治口噤不开。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足缓不收,痿不能行,不能言语,手足痿蹙不能行,地仓主之。

《外台秘要》:主口缓不收,不能言语,手足痿蹙不能行。

《针灸大成》:主偏风口㖞,目不得闭,脚肿,失音不语,饮水不收,水浆漏落,眼𥆧动不止,瞳子痒,远视䀮䀮,昏夜无见。病左治右,病右治左,宜频针灸,以取尽风气。口眼㖞斜者,以正为度。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失音,牙车疼痛,颔颊肿,项强不得回顾。

研究进展

治疗周围性面瘫:针地仓透下关、四白透颊车,配双侧合谷和阳白透鱼腰,针刺得气,行提插捻转手法,新病行泻法,久病行补法,留针30 min,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疗效较好[参考资料]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67.

针刺地仓透颊车、用电针,治疗面瘫效果均好。

治疗小儿单纯性流涎:针地仓透颊车,配合水沟、承浆等穴,留针30~40 min,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效果较好,总有效率可达93.8%[参考资料]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67.

地仓透颊车,治疗小儿单纯流涎(不包括其他口腔疾病直起的流涎),有较好效果。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