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疹

中医诊断学 中医学 中医病名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hàn zhěn

2 英文参考

miliaria[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sudamen[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sudamina[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3 概述

汗疹为病名[1]。见《实用外科中药治疗学》。即痱疮[1]。指汗泄不畅所致的一种皮肤[2]。又名疿汗疹疿疮痱子[2]

4 病因病机

由于暑湿蕴蒸,汗泄不畅所致[2]

5 症状

多见于炎夏,以小儿肥胖人易患[2]。好发于头面颈项、腹、背、肩、股等处[2]皮肤汗孔处发生密集如粟米样的红色丘疹,迅速变为小水泡或小脓泡,自觉瘙痒及灼热感,常因搔抓而继发感染引起痱毒汗腺炎)[2]

6 临床表现

1.好发于手掌和手指侧面;

2.损害为多数米粒大深在性水泡,呈半球形,略高于皮面,成群发生,对称分布

3.有灼热和瘙痒感。

7 诊断依据

1.好发于手掌和手指侧面;

2.损害为多数米粒大深在性水泡,呈半球形,略高于皮面,成群发生,对称分布

3.有灼热和瘙痒感;

4.多见于夏季,常季节性发作;

5.患者常伴有手足多汗

8 治疗原则

1.全身治疗;

2.局部治疗:以收敛、止痒为主;

3.酌情使用浅层X线放射治疗。

9 用药原则

短程口服强的松可迅速收效,对情绪紧张的患得可适当应用镇静剂、抗组胺制剂。必要时可应用抗胆碱能性药物阿托品等。

10 中医治法

治宜清暑解利尿[2]。内服清暑汤绿豆汤绿豆煮熟、薄荷煎汤,加糖)代茶饮[2]。外用六一散痱子粉外扑[2]。相当于红色粟粒疹[2]

11 辅助检查

本病一般不需检查,与手癣鉴别时可行真菌镜检。

12 疗效评价

1.治愈:自觉症状消失,皮疹消退

2.好转:自觉症状减轻,皮疹大部分消退,偶有反复;

3.未愈:自觉症状及皮疹均无改善。

13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16.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55.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治疗汗疹的穴位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汗疹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汗疹的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汗疹相关药物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