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山虫

中医学 中药材 中药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gǔn shān chóng

2 全国中草药汇编》:滚山虫

2.1 拼音名

Gǔn Shān Chónɡ

2.2 别名

滚山珠、地罗汉

2.3 来源

马陆科动物滚山球马陆Glomeris nipponica Kishida的干燥全虫。全年可捕捉,焙干或晒干

2.4 性味

咸,温。

2.5 功能主治

舒筋活血,接骨止痛。用于跌打损伤骨折脱臼

2.6 用法用量

0.5~1钱,研粉,复位固定后,将药粉放在糯米饭内或用酒送服,每3日服1次。

2.7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3 《中华本草》:滚山虫

3.1 出处

出自《云南中草药

3.2 拼音名

Gǔn Shān Chónɡ

3.3 英文名

Millepede

3.4 别名

滚山珠、地罗汉

3.5 来源

药材基源:为球马陆科动物日本球马陆的全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lomeris nipponica Kishida

采收和储藏:秋季捕捉,生用、晒干或焙干。

3.6 形态

日本球马陆,虫体短而宽,中小型扁长圆柱形,长20-30mm,宽10-15mm。背凸,腹扁平。身体由多数相似的体节组成。各骨板富于钙质,故较坚硬,仅节与节间柔软可以活动。各体节前后重叠,适于卷曲。腹部由9枚背板组成。胸部腹面2-4节,每节有足1对,第5节以后每节有足2对。头部具触角1对。体表背面棕黄色或漆黑色,腹面灰褐色。

3.7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多栖息于山区林中落叶下、石块下或朽木中等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

3.8 性味

味辛;咸;性温

3.9 归经

肾经

3.10 功能主治

祛风通络,散瘀止痛。主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跌打损伤骨折肿痛

3.11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1.5-3g。外用:适量,捣烂或研末调敷。

3.12 附方

①治疮肿,风湿跌打: 鲜滚山虫三至五个。捣烂判敷患处,每日换药一至二次。②治骨折;复位后,用小夹板固定。取滚山虫三至五个之干粉与糯米粉调合,油炸熟后内服。③治子宫脱垂脱肛滚山虫干粉适量。调香油涂患处。(选方出《文山中草药》)

3.13 摘录

《中华本草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用到中药滚山虫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用到中药滚山虫的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