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碥》

清 何梦瑶

目录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人迎气口

按《内经》谓∶寸口主中,(寸口太阴肺经脉,肺为脏,故以此通候五脏之气。)人迎主外。(阳明胃经脉也,胃为腑,故以此通候六腑之气。腑阳脏阴,阳外阴内,故寸口以候内,人迎以候外。)人迎本在颈下,夹结喉旁一寸五分,后世既废古人三部分诊之法,遂改候人迎于左手关脉,而名右手关脉气口,与之相衡。谓气口大于人迎,为内伤饮食,(以右关属胃也。此有理。)人迎大于气口,为外感风寒,(以左关属肝,肝主风也。然内风外风无涉,于理未的。)分主表里。虽与经意无异,而部位不同矣。犹之足少阴肾气,本于太溪诊之,(在足内踝后五分,筋骨上动脉陷中。)今则诊于两尺。足阳明胃气,本于跗阳(即冲阳,在足跗上,去陷谷二寸,高骨动脉中。)诊之,今则诊于右关也。(张仲景每以寸口跗阳、肾少阴并言,喻嘉言谓即寸关尺。)再按结喉人迎脉,怕大于两手寸口脉数倍,从无寸口反大于人迎者。(经谓平人春夏人迎微大,秋来气口为大,恐非。)此后人所以改候人迎于左关,以与右关大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