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溪心法》

元;明 朱震亨;戴思恭

目录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肠风脏毒二十五

肠风,独在胃与大肠出。若兼风者,苍术秦艽芍药香附

入方

黄芩秦艽槐角升麻青黛

肠风下血

滑石当归生地黄黄芩甘草苍术等分)上以水煎服,或以苍术生地黄,不犯铁器为末,丸服。

又方

茄蒂烧存性栀子(炒)上为末,捣饭丸如梧子大。每服空心一百丸,米汤下。

又方

便血久远,伤血致虚,并麻风癣见面者。龟板(二两,酥炙)升麻香附(各五钱)芍药(一两五钱)侧柏叶椿根皮(七钱五分)上为末,粥丸。以四物汤白术黄连甘草陈皮作末,汤调送下丸药。

又方

脉缓大,口渴月经紫色,劳伤挟湿。白术(五钱)黄柏(炒)生地黄白芍(各三钱)地榆(二钱)黄芩(二钱)香附(二钱)上为末,蒸饼丸服。

又方

积热便血苍术陈皮(一两五钱)黄连黄柏条芩(各七钱五分)连翘(五钱)上为末,生地黄膏六两,丸如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白汤下。

又方

肠风脱露,以车荷鸣五七个,焙干,烧灰,醋调搽。仍忌湿面酒辛热物。〔附录〕肠胃不虚,邪气无从而入。人惟坐卧风湿,醉饱房劳,生冷停寒,酒面积热,以致荣血失道,渗入大肠,此肠风藏毒之所由作也。挟热下血,清而色鲜,腹中有痛;挟冷下血,浊以色黯,腹中略痛;清则为肠风,浊则为脏毒。有先便而后血者,其来也远;有先血而后便者,其来也近。世俗粪前粪后之说,非也。治法大要,先当解散胃风邪,热则用败毒散热者加茯苓槐花,冷者加茯苓木香,此则自根自本之论也。虽然精气血气,生于谷气,靖为大肠下血,大抵以胃药收功,以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枳壳散小乌沉汤和之。一回,血自循于经络矣。肠风者,邪气并入,随感随见;脏毒者,蕴积毒久而始见,《三因方五痔肠风脏毒,辨之甚详。前二证皆以四物汤加刺皮。

附方

蒜连丸(一名金屑万应膏)独头蒜(十个)黄连(不以多少)上先用独蒜煨香熟,和药杵匀,丸如梧子大。空心米汤下四十丸。

又方

肠风香附(一两,炒)枳壳(七钱五分,炒)当归(五钱)川芎(五钱)槐花(炒)甘草(炙,各二钱五分)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煎生姜三片,枣一个。

败毒散

瘟疫

不换金正气散

厚朴(姜制)藿香甘草(炙)半夏苍术(米甘浸)陈皮(去白)上等分,姜三片,枣二个煎,食前热服

芎归汤

川芎当归等分水煎

参苓白术散

见脾胃类。

枳壳散

枳壳麸炒去穣)槐子(微炒黄)荆芥穗(各五钱)上为末。每服三钱,薄粟米粥调下,如人行一二里,再用粥压下,日进二三服。

小乌沉汤

香附(二十两)乌药(十两)甘草(炙,一两)上为末。汤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