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世保元》

明 龚廷贤

目录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火症

脉浮而洪数为虚火。沉而实大为实火。洪大见于左寸为心火。见于右寸为肺火。见于左关为肝火。见于右关脾火。两尺为肾经命门之火。男子两尺洪大者。必遗精阴火盛也。人之脏腑。各皆有火。但有虚实之不同耳。然实火可泻。如黄连心火黄芩泻肺火。芍药脾火石膏胃火柴胡泻肝火。知母泻肾火。此皆苦寒之味。能泻有余之火。若饮食劳役。内伤元气。火不两立。为阳虚之病。以甘温之剂除之。如黄、人参甘草之属。若阴微阳弦。相火炽盛。以乘阴位。为血虚之病。以甘寒之剂降之。如当归地黄之属。若心火亢极。郁热内实。为阳强之病。以咸冷之剂降折之。如大黄芒硝之属。若肾水受寒。真阴失守。无根之火。为阴虚之病。以壮水之剂制之。如生地、玄参之属。若有肾经命门火衰。为阳脱之病。以温热之剂济之。如附子干姜之属。若胃虚过食冷物。抑遏阳气脾土。为火郁之病。以升发之剂发之。以升阳散火汤主之。诸经实火。照后方调之毋执。一论男子妇人。四肢发热。筋骨间热。肌表热如火。扪之烙手。此病多因血虚而得之。或脾虚过食冷物。抑遏阳气脾土之中。火郁则发之。

升阳散火汤

升麻葛根羌活独活白芍人参(各六分)炙甘草(二分)柴胡(三分)防风(二分半)生甘草(二分)上锉一剂。生姜煎服。忌生冷等物。一论三焦实火六经积热烦躁作渴。口舌生疮。小便赤。大便结。一切有余之火。

凉膈散

连翘(一钱五分)黄芩(一钱)栀子(一钱)桔梗(一钱)薄荷(五分)大黄(一钱)芒硝(一钱)甘草(三分)上锉。水煎。入蜜同服。咽喉痛。加桔梗荆芥。酒毒。加黄连、干葛。名清心汤。用蜜、竹叶同煎。咳而呕。加半夏生姜衄血呕血。加当归赤芍、生地。小便淋沥。加滑石赤茯苓风眩。加防风川芎石膏斑疹。加干葛、荆芥川芎赤芍药防风桔梗咳嗽。加桑白皮杏仁桔梗阳毒发斑。加当归结胸心下满。加桔梗枳壳谵语发狂。越墙赴井。皆阳热极盛。加黄连黄柏赤芍药。眼中翳瘴赤涩流泪。加菊花木贼生地黄

大金花丸

解诸热脏伏火。黄连去毛黄芩黄柏(去皮)栀子(去谷各等分)上为末。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白温水下。一方。加桔梗大黄酒煨治上焦一切热症。兼治鼻红。一论积热积痰。并五脏三焦有余之热。夹热下利。食痞膈闷。咽痛目赤肿。中暑中热烦躁等症。及初发肿毒兼治。

黄金丸

大黄(煨)郁金(即姜黄要极小者佳)牙皂(去筋皮各等分)上为细末。用牛胆汁入瓷罐内。煎成稀膏。和药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量病轻重加减。白汤下。大便少行一二次即止。不伤元气。一论上焦积热风痰壅滞。头目赤肿。或有疮疖。咽喉不利大小便闭涩。一切风热。亦能磨酒食诸滞。

神芎丸

黑丑(四两)滑石(四两)大黄(一两)黄芩(二两)黄连(五钱)川芎(五钱)薄荷(五钱)上为末。滴水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用温水送下。

上清丸

(朱全吾传)治上焦痰火咳嗽。乃心脾之有热也。龙脑(二分另研)硼砂(二分另研)薄荷末(一两)川芎末(五钱)桔梗末(二钱)甘草末(二钱)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圆眼大。每服一丸。临卧噙化。或食后茶清咽下。一妇人年四十余。夜间发热。旦晨退。五心烦热。无休止时。半年后六脉皆数。伏而且牢。浮取全不应手。以升阳散火汤四剂。而热减大半。胸中觉清快胜前。再与二剂。热悉退。后以四物汤黄柏知母。少佐以炒黑干姜。二十剂全安。一治骨蒸内热之病。时发外寒。寒过内热。附骨蒸盛之时。四肢微痹。足跗肿者。其病在脏腑之中。

太白散

白石膏火为末。新汲水调下方寸匙。以身无热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