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法秘传》

清 金冶田;雷少逸

目录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凡例

一用灸,先审其是何病症,取何穴道,再以病患中指节为一寸,量准寸分,以墨点其穴,候灸。一灸法,用生姜一大片,原二分许,将灸盏之足钉在姜片之上,照灸盏之孔,将银针穿通姜片,平放应灸穴上。即将艾绒捏作一团,置于盏内,再上药料,将艾点燃。少顷,则药气即可透入。如觉热甚难禁,可将银盏提起片时,仍即放下,看盏内药将燃尽,即取起另换。每一次,换药三四回,便可收止。每日或一次,或两次弗论。一用灸,宜天气温和,密室无风之所,焚一炉香,照法用灸。若遇人神所在,不宜灸之,切须忌避。孕妇亦不宜用。一灸后,必须静卧片时,待其药气周流于脏腑脉络之内,自然畅快病出,切切慎风节食、保精养神,为第一着。一灸穴,宜审轻重。上体及当骨处,灸宜少。下体及肉浓处,灸多无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