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指掌》

清 吴坤安

目录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瘥后诸病述古

大病后。从腰以下有水气牡蛎泽泻散主之。(水气)此脾胃气虚。土不能摄水。故溢下焦。腰以下为肿也。腰以上肿者。当发汗腰以下肿者。宜利小便。大病瘥后。喜唾。久不了了胃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喜唾)邵评∶唾。涎沫也。中土阳虚。不能收摄津液。而冷涎上泛也。宜理中丸益智仁温纳之。胃中虚寒。则津液不能收摄。故喜唾。宜温胃。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者。竹叶石膏汤主之。(欲吐)此津液不足。故虚羸少气虚火上炎。故气逆欲吐。宜养肺胃之阴。则津液复。诸症自除矣。邵评∶肺胃津亏气馁。余热挟胃火上升。竹叶石膏汤。却是正法。惟竹叶宜易竹茹。病患脉已解。而日暮微烦。以病新瘥。人强与谷。脾胃气尚弱。不能消谷。故令人微烦。损谷则愈。(日暮微烦)阳明旺于申酉戌。宿食在胃。故日暮微烦。当小下之。以损宿谷。枳实栀子豉汤主之。大病瘥后。劳复者。枳实栀子豉汤主之。若有宿食者。加大黄如博棋子大五六枚。此劳复。因病后气虚邪气又结于上焦。其症不一。故不着其病形。惟散其上焦之邪足矣。(劳复)邵评∶正虚而复受外邪。病之变见不一。故不定症形。当随症治之。有宿食大黄。此指劳复之有宿食在肠胃者。故可下。非治食复也。若宿食胃脘。当消导。在上脘。吐之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