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总病论》

宋 庞安石

目录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太阴证

尺寸俱沉细者,太阴受病也。当四五日发,其经布胃中,络于嗌,故腹满嗌干,宜大承气汤下之。(方在可下证中。)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自利不渴者,属太阴,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以四逆辈。)伤寒三日,太阳脉弱,至四日,太阴脉大。(脉大而胸满多痰者,宜吐之;无此证者,宜汗之。)伤寒脉浮缓,(亦大之类。)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小便不利者,必发黄;(五苓散茵陈主之。)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橘皮汤主之。

五苓茵陈汤

茵陈浓煎,汤调五苓散二钱服之,日三四,黄从小便下,以小便清为度。

橘皮汤

橘皮(一两)生姜(二两)细锉,水一升半,煎七合去滓,分二服,稍热呷,未瘥再作服。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

桂枝芍药汤

主之。桂枝(一两半)芍药(三两)甘草(一两)大枣(六枚)生姜(一两半)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每温一盏,日三服。(注云∶小建中汤不用饴糖,故芍药为君,止痛复利邪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