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纤维板层癌

肝脏恶性肿瘤 肝脏肿瘤 腹部肿瘤 肿瘤科 疾病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gān xiān wéi bǎn céng ái

2 英文参考

fibrolamellar carcinoma of liver

3 概述

肝纤维板层癌(fibrolamellar carcinoma of liver)是一种罕见的原发于肝脏恶性肿瘤,其特点是多见于无肝硬化的年轻患者。其恶性程度较原发性细胞癌低且肿瘤常较局限,因此本病通常可有手术切除的机会,预后较好。

肝纤维板层癌病因尚不清楚。其发生率存在着两半球间的差异,提示可能有种族或环境因素的作用肝纤维板层癌不存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硬变背景。主要发生在35岁以下的年轻人,男女之比为1∶1.07,大致相近,可见年龄、性别分布良性肿瘤相似。有学者认为肝纤维板层癌由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转变而来;另有学者则认为肝纤维板层癌来源于上皮细胞的增殖,继之纤维生长导致纤维板层形成及细胞癌变。

肝纤维板层癌的病人可出现乏力、食欲不振、消瘦等。

肝纤维板层癌应与普通型的肝细胞肝癌、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肝腺瘤转移性肝癌相鉴别。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诊断较困难,但影像检查可帮助与肝纤维板层癌鉴别。

肝纤维板层癌患者肿瘤多位于左肝且瘤界清、患者年轻、无肝硬变史,首选治疗可行半肝切除术。如肿瘤巨大超过半肝,亦可行肝脏左或右叶切除术。肝纤维板层癌切除后5年生存率可达63%。对姑息性切除者可辅以放疗或化疗;对肝肿瘤无法切除而尚无肝外转移者。可采取先行肝动脉结扎、插管化疗,待肿瘤缩小后再行切除的“二步”方案;亦可行肝移植术。而肝纤维板层癌肝移植治疗原发性肝癌中唯一效果较好者;亦可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术以缩小肿瘤和缓症状。由于肝纤维板层癌患者肿瘤切除后复发较晚且生长缓慢。对复发肿瘤可再次手术切除复发灶或肝外转移灶。因肝纤维板层癌细胞可分泌维生素B12结合蛋白及神经张素。故此两项指标可用于术后监测肿瘤的消长。

一般临床期的肝细胞肝癌的中位生存期6个月,而肝纤维板层癌即可达32~68个月。总5年生存率为36%。远较肝细胞肝癌预后佳.其主要原因是肝纤维板层癌肿瘤生长缓慢、恶性程度低及手术切除率高,即使肿瘤无法切除且有远处转移患者的生存时间亦较长,平均为24个月。

4 疾病名称

肝纤维板层癌

5 英文名称

fibrolamellar carcinoma of liver

7 ICD号

C22

8 流行病学

肝纤维板层癌(FLC)是肝细胞肝癌(HCC)的一种特殊组织学亚型。HCC在欧美地区虽较少见,但FLC在HCC中之比例却很高。Wood报道的62例HCC中有15例(24.19%)为FLC;Farhi等报道35岁以下无肝硬变的HCC患者中FLC占43%。然而在HCC多发的东南亚及非洲南部地区却极少见。迄今全世界报道的FLC至少有200例,但属亚洲及南部非洲的病例尚不足10例,仅见日本、韩国分别报道2例和1例,中国报道3例。

9 病因

肝纤维板层癌病因尚不清楚。其发生率存在着两半球间的差异,提示可能有种族或环境因素的作用肝纤维板层癌不存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硬变背景。主要发生在35岁以下的年轻人,男女之比为1∶1.07,大致相近,可见年龄、性别分布良性肿瘤相似。有学者认为肝纤维板层癌由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转变而来;另有学者则认为肝纤维板层癌来源于上皮细胞的增殖,继之纤维生长导致纤维板层形成及细胞癌变。

10 病机

肝纤维板层癌发生于无硬变的肝脏肿瘤大多位于左肝叶,常为单个,瘤界清晰,边缘呈扇形,质地硬,剖面见纤维间隔横贯瘤体;镜下可见瘤细胞呈巢团状,部分呈相互吻合的瘤细胞索,周围有致密纤维组织呈板层样包绕,瘤细胞较大,呈立方或多角形,胞浆丰富,呈强嗜酸性,核仁明显,瘤组织内血窦丰富(图1)。

11 肝纤维板层癌的临床表现

肝纤维板层癌发生于5~3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偶见于中老年人。但笔者报道3例肝纤维板层癌人中仅1例在35岁以下,平均年龄45.6岁。男女发生率大致相同。腹部不适、腹痛腹胀乏力厌食体重减轻是常见主诉。三分之二的患者可触及腹块,黄疸较少见。上述症状和体征在诊断前平均11个月即已出现,比一般肝细胞癌早2.8个月。

12 肝纤维板层癌的并发症

肝纤维板层癌的病人可出现乏力、食欲不振、消瘦等。

13 实验室检查

1.肝功能检查如ALT、AKP及血清胆红素可有轻度到中度升高;少数肝纤维板层癌患者(10%)血清AFP升高,约14%的患者HBsAg阳性。

2.一些肿瘤标志物常有助于诊断,如血清不饱和维生素B12结合力、维生素B12浓度及血浆神经张素(neurotensin)、CEA等常升高。由于肝纤维板层癌缺乏临床特征且须鉴别的肝脏肿瘤甚多。

3.肝纤维板层癌的病理诊断有:

(1)H-E染色可见瘤细胞浆内有丰富的强嗜酸性颗粒。

(2)胶原纤维纤维细胞平行排行呈板层状包绕巢状、索状或片状分布的瘤细胞群。

14 辅助检查

1.平片可见肿瘤内有钙化灶。

2.超声检查可显示肿瘤内有均质和纤维化的特点,均质的强回声团块和由钙化导致的强回声后方影是其典型特征。

3.CT增强扫描显示纤维层癌密度显著增强。

4.血管造影检查显示为多血管团,着色显著,在毛细血管期常可见间隔。

5.核素显像示放射性缺损。

15 诊断

年青患者,特别是女性病人出现上述症状和体征,应针对性地做一些相关检查组织学检查可明确诊断。

1.临床表现。

2.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

16 鉴别诊断

肝纤维板层癌应与普通型的肝细胞肝癌(表1)、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肝腺瘤转移性肝癌相鉴别。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诊断较困难,但影像检查可帮助与肝纤维板层癌鉴别。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超声、CT均可发现肝占位,但核素显像提示摄取过度或正常摄取,而FLC则为放射性缺损。肝腺瘤主要见于有口服避孕药史的育龄妇女99mTc-PMT延迟显像提示肝腺瘤强阳性。病理检查可作出明确诊断。但肝纤维板层癌的鉴别诊断有时较困难。尚须借助电镜和组织化学染色来进一步明确诊断。继发性肝癌有原发癌病史或证据.超声图像上主要表现为多个类圆形病灶,肿块较小时低回声多见,肿块大时则多为高回声。CT图像上表现为多个类圆形或不规则的低密度病灶。

17 肝纤维板层癌的治疗

肝纤维板层癌患者肿瘤多位于左肝且瘤界清、患者年轻、无肝硬变史,首选治疗可行半肝切除术。如肿瘤巨大超过半肝,亦可行肝脏左或右叶切除术。肝纤维板层癌切除后5年生存率可达63%。对姑息性切除者可辅以放疗或化疗;对肝肿瘤无法切除而尚无肝外转移者。可采取先行肝动脉结扎、插管化疗,待肿瘤缩小后再行切除的“二步”方案;亦可行肝移植术。而肝纤维板层癌肝移植治疗原发性肝癌中唯一效果较好者;亦可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术以缩小肿瘤和缓症状。由于肝纤维板层癌患者肿瘤切除后复发较晚且生长缓慢.对复发肿瘤可再次手术切除复发灶或肝外转移灶。因肝纤维板层癌细胞可分泌维生素B12结合蛋白及神经张素。故此两项指标可用于术后监测肿瘤的消长。

18 预后

一般临床期的肝细胞肝癌的中位生存期6个月,而肝纤维板层癌即可达32~68个月。总5年生存率为36%。远较肝细胞肝癌预后佳.其主要原因是肝纤维板层癌肿瘤生长缓慢、恶性程度低及手术切除率高,即使肿瘤无法切除且有远处转移患者的生存时间亦较长,平均为24个月。

编辑:taozi 审核:sun

治疗肝纤维板层癌的穴位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肝纤维板层癌相关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肝纤维板层癌相关药物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