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杏

中医学 中药材 中药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fān xìng

2 全国中草药汇编》:番杏

2.1 拼音名

Fān Xìnɡ

2.2 别名

番杏

2.3 来源

番杏科番杏Tetaragonia expansa Murr.,以全草入药。

2.4 生境分布

台湾、福建、浙江、江苏。

2.5 功能主治

主治胃癌食管癌子宫颈癌

2.6 用法用量

番杏3两,菱茎(鲜草或连壳的菱角)4两(干品2两),薏苡仁(干)1两,决明子4钱,水煎服,每日1剂。

2.7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3 《中华本草》:番杏

3.1 出处

出自《质问本草

3.2 拼音名

Fān Xìnɡ

3.3 别名

莴苣、白番杏白红菜、白番觅

3.4 来源

药材基源:为番杏科植物番杏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etragonia tetragonioides(Pall.) Kuntze[ T.Expansa Murr.」

采收和储藏:夏、秋间开花时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3.5 形态

一年生肉质草本,全体无毛。茎倾斜或匍匐状。叶互生;卵形或菱形,长3-9cm,宽3.5-5cm,全缘或略带波状,基部收缩成较宽的叶柄。花1-3朵簇生于叶腋;花梗短;萼筒钟形,上部4裂,裂片开展,内面带黄色,无花瓣;雄蕊9-16,花丝、花药均为黄色;于房下位,短倒卵形,3-9室,花柱与子房同数。坚果陀螺形,骨质,长约5mm,有宿存花萼,表面有角状突起。花果期8-10月。

3.6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边沙地或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浙江、江苏、台湾、广东、云南等地。

3.7 化学成份

β-胡萝卜素(β-carotene),草酸(oxalicacid),氯化钾(pottasium chloride)[1],丰富的铁、钙及维生素A、B,磷脂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磷脂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磷脂肌醇(Phosphatidylinositol),番杏素(tetragonin)[2],1-O-β-D-吡喃葡萄糖基-2-N-2’-羟基棕榈油酥鞘氨-4,8-二烯醇(1-O-β-D-glu-copyranosyl-2-N-2′-hydroxypalmitoyl-sphinga-4,8-dienine)[3]等。另外还分离出甾醇-β-D-葡萄糖甙的混合物[4]。

3.8 药理作用

1.毒性 嫩枝富于皂甙,但此种皂甙毒性不大。叶在煮熟后,并无毒性,可作蔬菜食用。

2.其他作用 有人认为有抗坏血病作用

3.9 性味

甘;微辛;性平

3.10 归经

肺;肝;大肠经

3.11 功能主治

疏风清热;解毒消肿。主风热目赤;疗疮肿痛;肠炎败血症肿瘤

3.12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45g。外用:适量,捣敷。

3.13 附方

①治胃癌食道癌、子宫颈癌: 番杏三两,菱茎(鲜草或连壳的菱角)四两, 薏仁一两,马蹄决明四钱。煎服。(《本草推陈》)②治眼风火赤肿: 白番杏鲜叶,洗净,用银针密刺细孔,加人乳汁少许,炖半小时,敷贴眼部,日换三、四次。 (《福建民间草药》)③治疗疮红肿: 鲜白番杏叶一握。洗净,和少量的冷饭、食盐共捣烂贴患处, 日换两次。 并可治刀伤出血后红肿。(《福建民间草药》)

3.14 各家论述

1.《福建民间草药》:祛风除热,消肿解毒

2.《中国药植图鉴》:治癌病肠炎败血病

3.15 摘录

《中华本草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