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后附骨痈·正虚毒滞证

脓耳 中医耳科 中医证名 脓耳变证 耳后附骨痈 中医耳鼻喉科学 中医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ěr hòu fù gǔ yōng ·zhèng xū dú zhì zhèng

2 英文参考

postauricular subperiosteal abscess with pattern of healthy qi deficiency and toxin stagnation[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 定义

耳后附骨痈·正虚毒滞证(postauricular subperiosteal abscess with pattern of healthy qi deficiency and toxin stagnation)是指正虚毒滞,以脓耳日久,耳后流脓,反复发作,缠绵不愈,耳后痈肿溃破,溃口经久不愈,形成瘘道,脓稀色白,疮口暗淡,伴头晕乏力面色苍白,唇舌淡,脉细等为常见症的耳后附骨痈证候[1]

4 耳后附骨痈·正虚毒滞证症状

耳后附骨痈·正虚毒滞证患者脓耳日久,耳后流脓,反复发作,缠绵不愈,耳后痈肿溃破,溃口经久不愈,形成瘘道,脓稀色白,疮口暗淡,伴头晕乏力面色苍白,唇舌淡,脉细。

6 关于耳后附骨痈

耳后附骨痈(postauricular subperiosteal abscess)为病名[2]。又称耳根毒(《证治准绳·疡医》卷三)。是指以耳内流脓、耳后完骨部红肿疼痛或溃破流脓为主要表现的脓耳变证[2]

中医耳后附骨痈与西医的耳后骨膜下脓肿类似[3]

详见耳后附骨痈条。

7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73.
  3. ^ [3] 王德鑑主编.中医耳鼻喉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21-22.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治疗耳后附骨痈·正虚毒滞证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耳后附骨痈·正虚毒滞证的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