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肚法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dōu dù fǎ

2 注解

兜肚法是将一定处方药物研末,用棉花包裹,装入布囊,缝好缚兜于腹部,以治疗某些慢性病的民间疗法。

吴尚先在《理瀹骈文》中就载有用四香散兜肚治疗遗精白浊、妇女月经不调等病。现代有人用此法治疗胃肠疾患,获得一定疗效。本法可使药力缓慢持久地作用手腹部,并通过腧穴经络逐渐渗透入里,从而发挥调阴阳、和气血通经脉等药理效应,达到愈病之目的。

3 操作方法

1.兜肚方药,可根据具体病证选用,一般常选辛温芳香走窜之品。

2.每月换药1次,连兜数月。

4 治病

4.1 胃下垂

兜肚和胃散(中医杂志1961;(5):36) 三棱莪术各15g,肉桂10g,陈艾45g,木香草果公丁香各10g,水仙子15g,红花15g,高良姜12g,砂仁6g。上药共研末,取1m布折成双层,内铺棉花,将药末铺于棉花中间,用线缝好,防止药末堆积和漏出。日夜兜在胃脘部,于胃痛易发季节开始使用,连用半年或至愈。每月换药末1次。功能疏肝理气和胃。主治肝胃不和、胃肠停饮胃下垂胃痛

4.2 腹泻

止泻散(《中国民间疗法》) 补骨脂吴茱萸、煨肉豆蔻附子五灵脂炒蒲黄罂粟壳各30g,五味子白芍各20g,乌药6Og。上药烘干,共为细末。布1m,根据患者腹围大小做成兜状,内铺一层棉花,将药粉均匀撒在棉花中间,用线密缝,防止药粉堆积或漏出,穿在身上,与腹部皮肤紧贴,护住脐部及下腹部,日夜不去,1~2个月换药1次,病愈为度。功能温中理气散寒。主治慢性虚寒腹泻

5 注意事项

夏季气温偏高,体表汗孔开泄,易于出汗,应注意换药物,防止腐蚀皮肤,诱发感染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