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肝脏发育异常综合征

儿科 疾病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dòng mài gān zāng fā yù yì cháng zōng hé zhēng

2 英文参考

arteriohepatic dysplasia syndrome

3 注解

4 疾病别名

动脉-肝发育不良综合征,胆汁淤积综合征,Alagille 综合征

5 疾病代码

ICD:Q44.7

6 疾病分类

儿科

7 疾病概述

动脉肝脏发育异常综合征动脉-肝发育不良综合征(arteriohepatic dysplasia syndrome)又称胆汁淤积综合征、Alagille 综合征

呈现持续性黄疸,3 个月左右出现全身皮肤瘙痒,肌腱或皮下伴有色斑如黄色瘤等慢性肝内胆汁淤积征象;特征性外貌(前额突出、眼球凹陷、眼距增大、鞍形鼻、下腭尖小、向前伸出);脊柱畸形生长发育延迟;智力发育迟滞;性腺功能低下。

8 疾病描述

动脉肝脏发育异常综合征动脉-肝发育不良综合征(arteriohepatic dysplasia syndrome)又称胆汁淤积综合征、Alagille 综合征。本病征为遗传性疾病,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家族发病倾向。

9 症状体征

生后开始即呈现持续性黄疸,3 个月左右出现全身皮肤瘙痒,肌腱或皮下伴有色斑如黄色瘤等慢性肝内胆汁淤积征象;特征性外貌(前额突出、眼球凹陷、眼距增大、鞍形鼻、下腭尖小、向前伸出);脊柱畸形生长发育延迟;智力发育迟滞;性腺功能低下;心血畸形:80%以上伴有先天心血管异常,以周围性肺动脉狭窄最常见。其余为动脉导管关闭、房或室间隔缺损法洛四联症永存动脉干主动脉缩窄、肾动脉、冠状动脉和左锁骨动脉狭窄等。

10 疾病病因

本病征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11 病理生理

1.胆汁排泌的生理 胆汁中含有胆酸,它可增加胆汁分泌,并促进结合胆红素胆固醇磷脂及其他脂溶性有机物(包括某些药物)从胆汁排泄。当胆酸进入十二指肠后,它可使脂肪乳化,并能与脂肪分解产物形成水溶性微粒(micelle),以便脂肪被肠黏膜所吸收胆酸是由血中胆固醇经肝细胞代谢所产生,在细胞内与甘氨酸牛磺酸结合后,被排至毛细胆管,进入肠道,协助脂肪吸收后,大部在回肠末段被吸收,进入门脉及肠-肝循环,可被重新利用。肝细胞胆固醇转变为胆酸反应,受血胆酸浓度调控,胆酸增高时,可抑制反应,降低时则促进此反应

2.病理生理及临床特征

(1)正常通过胆汁排泄的物质,被潴留或反流至体内,使其血浓度升高,并产生相应的临床表现。如高结合胆红素血症,引起黄疸;高胆酸血症,可致皮肤瘙痒;高胆固醇血症,严重时可致黄色瘤血清磷脂脂蛋白X 均增高。对某些药物造影剂,如磺溴酞钠(BSP),131I 玫瑰红等的排泄发生障碍。

(2)肠道胆汁减少或缺如、结合胆红素减少时,引起粪色淡或呈灰白色;胆酸减少,导致脂肪脂溶性维生素吸收障碍,患儿可发生脂肪泻,营养不良生长发育停滞及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症。维生素A 缺乏可出现毕脱斑,皮肤、黏膜角化;D 缺乏引起佝偻病、手足搐搦症;E 缺乏可致神经肌肉退行性变、近端肌萎缩;K 缺乏可引起颅内、胃肠道出血,血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3)原发疾病所致的肝细胞损伤及(或)胆管内胆汁淤滞,常可引起肝脏有局灶性坏死、肝细胞巨形变、肝脾肿大及肝功能异常,如ALT、AST、碱性磷酸酶、5-核苷酸酶及甲胎蛋白升高,白蛋白凝血因子合成障碍。病变进展,可发展为胆汁性肝硬化,最终引起门脉高压症及(或)肝功能衰竭。但临床多数病儿可顺利恢复。

12 诊断检查

诊断:根据慢性肝内胆汁淤积,周围性肺动脉狭窄特异性面容和蝴蝶形脊椎心血畸形等特征可予以诊断。

实验室检查

1.血象检查 发生肝硬化的晚期患儿血细胞计数可显示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

2.血生化检查 可有轻重不等的高结合胆红素血症(34.2~256.5μmol/L)。血清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酸转酞酶及胆固醇显着升高,转氨酶可有增加,其他肝脏蛋白通常正常。可有轻度溶血凝血时间延长,轻度酸中毒

3.血液其他检查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检查阴性,各种病原学检查阴性

其他辅助检查:X 线片检查和造影检查均发现心血畸形脊柱畸形等。其他尚应做腹部B 超、心电图检查超声心动图可明确心血畸形的类型和病变程度。

13 鉴别诊断

1.肝炎所致胆汁淤积 必须仔细区分肝内感染胆汁淤积和遗传性、代谢性原因(先天异常),因为其临床表现十分相似。应及时进行有关半乳糖血症先天果糖不耐受和酪氨酸血症的检查,因为可实行特殊的饮食疗法。还应该考虑α1-抗胰蛋白酶缺乏、囊性纤维增生症和新生儿铁贮存异常性疾病。当考虑Alagille 或Zellweger 综合征时,特殊的体格特点有助于诊断。除非胆管自发性穿孔,肝外性胆汁淤积患儿一般表现尚可;大便通常完全白色,肝脏增大且硬。早产儿、低于胎龄儿多考虑为婴儿肝炎。

2.胆汁浓缩综合征 这种情况是由于一些溶血性疾病(Rh,ABO)的新生儿和一些接受全静脉营养婴儿,其胆汁积聚在小胆管或中大小的胆管中。同样机制可引起胆总管的固有阻塞。在Rh 血型不合时的缺氧-再灌注损伤也可引起胆汁淤积。严重溶血时,胆汁淤积可以是完全性的,伴有白便。胆红素水平可高达40mg/dl(684μmol/L),主要呈直接反应。如果胆汁浓缩发生在肝外胆管,与胆管闭锁的鉴别比较困难。可行利胆剂(考来烯胺、苯巴比妥、熊果酸脱氧胆酸)试验治疗。一旦大便颜色转为正常或99mTc-DIDA 扫描见到胆汁排泄十二指肠,则可确定肝外胆管是开放的。在大便颜色转为正常期间,有时父母诉说在患儿粪便中发现小的胆汁色的栓子。尽管大多数病例需在2~6 个月时间内缓慢恢复,对于持续2 周以上的完全性胆汁淤积仍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超声、DIDA 扫描、肝活检),可能时行剖腹探查肝外胆管。必要时行胆总管冲洗以去除梗阻的浓缩胆汁物质。

当怀疑是特发性肝炎时(没有感染的、代谢的和中毒的原因),应证实胆管存在而不是肝外的“外科性”疾病。这方面DIDA 扫描和超声检查可能有助于诊断。有人在DIDA 扫描时用了肠线试验,证明胆道无闭锁。肝的活组织检查所见常具有诊断意义,特别是对6~8 周以上的婴儿。然而,活组织检查可能对4周以下的婴儿产生误导。若没能检查出胆管树的开放时、肝活组织检查无诊断此病的典型所见时、或是持续性完全胆汁淤积(白便)者,提示需要经验外科医生做小型剖腹探查术及手术中的胆管造影术。偶尔显示出小的但未闭合的肝外胆管树(发育不全),它很可能是胆汁流减少的结果,而非原因,不必再重建发育不全的胆管。

3.肝外胆管闭锁 伴有多发性畸形者,早期肝大较轻,以后进行性增大,血碱性磷酸酶、5-核苷酸酶及低密度脂蛋白(lipoprotein X,LP-X)增高显着,虽两者有少数重迭。B 超检查时发现胆囊缺如或发育不良。如果胆囊存在,还要做胆管造影。在胆囊中有黄色胆汁,说明肝外胆管系统近端无闭锁。放射线摄影术看到在十二指肠中的造影剂,就可以排除远端肝外胆管有阻塞。

14 治疗方案

考来烯胺(消胆胺)配合低脂饮食,多种脂溶维生素可减轻黄疸,并有助于黄色瘤吸收和患儿的生长发育。周围性肺动脉狭窄无须特殊治疗,其他心血畸形根据病情必要时手术治疗。

15 并发症

生长发育延迟,智力发育迟滞;出现黄色瘤性腺功能低下;常伴有先天心血管异常。

16 预后及预防

预后:本病征预后较好,黄疸可在数月或数年后消失,但有的成年后方消失,一般不发生细胞功能衰竭。

预防:本病征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预防措施应从孕前贯穿至产前:

婚前体检在预防出生缺陷中起到积极的作用作用大小取决于检查项目和内容,主要包括血清检查(如乙肝病毒、梅毒螺旋体艾滋病病毒)、生殖系统检查(如筛查宫颈炎症)、普通体检(如血压心电图)以及询问疾病家族史、个人既往病史等,做好遗传咨询工作。

孕妇尽可能避免危害因素,包括远离烟雾、酒精药物、辐射、农药、噪音、挥发性有害气体、有毒有害重金属等。在妊娠期产前保健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系统出生缺陷筛查,包括定期的超声检查血清学筛查等,必要时还要进行染色体检查

一旦出现异常结果,需要明确是否要终止妊娠胎儿在宫内的安危;出生后是否存在后遗症,是否可治疗,预后如何等等。采取切实可行的诊治措施。所用产前诊断技术有:①羊水细胞培养及有关生化检查(羊膜穿刺时间以妊娠16~20 周为宜);②孕妇血及羊水甲胎蛋白测定;③超声波显像(妊娠4 个月左右即可应用);④X 线检查(妊娠5 个月后),对诊断胎骨骼畸形有利;⑤绒毛细胞性染色质测定(受孕40~70 天时),预测胎儿性别,以帮助对X 连锁遗传病的诊断;⑥应用基因连锁分析;⑦胎儿镜检查

通过以上技术的应用,防止患有严重遗传病和先天畸形胎儿的出生。

17 流行病学

本征于1932 年首先由Sweet 报道,在一个家族中发现3 例肝外胆道闭锁,其中2 例伴有先天心血管异常。1956 年Alagille、1973 年Watson、1976年Greenword 又分别报告了此征。

18 特别提示

婚前体检在预防出生缺陷中起到积极的作用作用大小取决于检查项目和内容,主要包括血清检查(如乙肝病毒、梅毒螺旋体艾滋病病毒)、生殖系统检查(如筛查宫颈炎症)、普通体检(如血压心电图)以及询问疾病家族史、个人既往病史等,做好遗传咨询工作。孕妇尽可能避免危害因素,包括远离烟雾、酒精药物、辐射、农药、噪音、挥发性有害气体、有毒有害重金属等。在妊娠期产前保健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系统出生缺陷筛查,包括定期的超声检查血清学筛查等,必要时还要进行染色体检查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