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丁草

中药材 消肿 清热解毒 中医学 中药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dì dīng cǎo

2 罂粟科植物地丁紫堇全草·《中医大辞典》·地丁草

地丁草中药名,出自《辽宁经济植物志》,为《中药志》记载的苦地丁之别名[1]

2.1 别名

地丁草小鸡菜[2]

2.2 来源及产地

罂粟科植物地丁紫堇Corydalis bungeana Turcz.的全草[2]分布甘肃、陕西、山西、山东、河北、辽宁等地[2]

2.3 性味

苦,寒[2]

2.4 功能主治

热毒,消痈肿[2]

1.治疔疮、痈肿,急性阑尾炎[2]。煎服或捣敷患处;烫伤,研末油调敷[2]

2.治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温病发热烦躁传染性肝炎,肠炎痢疾肾炎瘰疬水痘腮腺炎,眼结膜炎[2]。煎服:9~15g(鲜品30~60g)。[2]

2.5 化学成分

本品含消旋及右旋的紫堇醇灵碱、乙酰紫堇灵碱、四氢黄连碱、原阿片碱等生物碱;另含香豆素或内酯、甾体皂苷、酚性物质、中性树脂挥发油[2]

2.6 药理作用

全草制成的注射剂(含生物碱)在体外,对链球菌肺炎球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有抑菌作用[2]组织培养法证明,它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副流感仙台株)也有抑制作用[2]注射剂临床应用,对某些炎症风湿病有效[2]

3 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全草·《中医大辞典》·地丁草

地丁草中药名,出自清·叶小峰《本草再新》,为《本经逢原》记载的紫花地丁之别名[2]

3.1 别名

地丁草、箭头草、堇菜地丁[3]

3.2 来源及产地

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 Viola yedoensis Mak.的全草[3]。主产江苏、浙江、安徽等地[3]

3.3 性味归经

苦,寒[3]。入心、肝经[3]

3.4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消肿[3]

1.治疔疮,痈肿,丹毒瘰疬毒蛇咬伤[3]。内服并捣敷[3]

2.治目赤肿痛咽炎黄疸型肝炎,肠炎痢疾[3]

3.5 用法用量

煎服:15~30g(鲜品:30~60g)。[3]

3.6 化学成分

本品含苷类、黄酮类、蜡(为虫蜡酸及不饱和酸等的酯)[3]全草棕榈酸琥珀酸、双羟基苯甲酸地丁酰胺、磺化聚糖、多糖等。[3]

3.7 药理作用

预试还含大量黏液质和有弱的溶血作用的物质[3]全草棕榈酸琥珀酸、双羟基苯甲酸地丁酰胺、磺化聚糖、多糖等,体外试验对结核杆菌葡萄球菌与卡他球菌有某些抑菌作用[3]。本品可增强免疫功能[3]

4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64.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94.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04.
编辑:fengchuile 审核:sun

用到中药地丁草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用到中药地丁草的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