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狂 2015年07月12日修订版

BY fengchuile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癫狂为病症名。指精神失常的一类疾患。主要由痰浊蒙蔽心窍或痰火上扰心神所致。癫者,精神抑郁、静默痴呆,多疑妄想,语无伦次,悲喜无常。多属阴证、虚证。狂者,精神亢奋,狂躁好动,毁物打骂,弃衣裸体,喧扰不宁。多属阳证、实证。二者在病理上有一定联系,临床上可互为转化,故常并称癫狂。现代医学中的各类精神异常及精神障碍疾患,均可参照本条施治。[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71.

癫狂是精神失常的病症,多见于青壮年发病。

出《黄帝内经灵枢·癫狂》。《难经·二十难》:“重阳者狂,重阴者癫。”癫属阴,多偏于虚,表现为精神抑郁,沉默痴呆,喃喃自语。狂属阳,多偏于实,表现为喧扰打骂,狂躁不宁。癫病经久,痰郁化火,可以出现狂证;狂病延久,正气不足,亦可出现癫证。故癫狂常并称。《证治要诀》卷九:“癫狂,由七情所郁,遂生痰涎,迷塞心窍,不省人事,目瞪不瞬,妄言叫骂,甚则逾垣上屋,裸体打人。”《杂病源流犀烛·癫狂源流》:“癫狂,心与肝胃病也,而必挟痰挟火,癫由心气虚、有热,狂由心家邪热,此癫狂之由。……癫为久病,狂为暴病;癫病多喜,狂病多怒;癫有时人不之觉,是颠之轻者,狂有时人不及防,是狂之骤者。癫病痰火一时忽动,阴阳相争,亦若狂之状,狂病痰火经久煎熬,神魂迷瞀,亦兼癫之状,此癫狂之形势宜辨。”治疗以化痰、清火、活血、祛瘀、攻下、涌吐、补益、重镇、开窍、宁神等法。参见癫、狂等有关条。

临床表现癫与狂有所区别,癫证沉默呆静,属阴;狂证急躁狂动不安,属阳。两者病理和病因相似,又可互相转化,故常癫狂并称。

精神分裂症(包括狂躁型、抑郁型)、反应性精神病均属本证范畴。以基本个性改变,思维、感情、行为具有非现实性,不易理解和彼此分离不相协调为特点,可根据特征作不同治疗。

针灸治疗癫狂有一定效果,治疗同时配合心理疗法,必要时配合药物治疗。

癫狂的病因病机

癫狂以内伤七情,痰气上扰,气血凝滞为主要因素,病变在肝、胆、心、脾。

癫证:多由思虑太过、所愿不遂,以致肝失条达,心脾受损,心虚神耗,脾失健运,神无所养,痰涎内生,蒙蔽心窍,神明失常而发。

狂证:多由情志所伤,肝失条达,气机郁滞,久则化火,灼津为痰,肝胃火盛,挟痰上扰,神无所主,神明逆乱,痰湿互结,上蒙心窍而发。

癫证日久,郁而化热难以宣泄,可转化为狂;狂证日久,火热渐得发越,亦可转化为癫。

现代医学对本病病因尚未清楚,近年来发现与脑内神经介质如儿茶酚胺、5-羟色胺等多种物质代谢障碍可能有关。此外与先天禀赋、家族遗传有一定关系。

癫狂的辨证分型

癫狂初病体实,病理因素不离乎痰,癫因痰气,狂由痰火。

癫证:症见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或多疑虑,喃喃独语,语无伦次,或时悲时喜,哭笑无常,少食不眠,不知秽洁,动作离奇,甚至忿不欲生,苔白腻,脉弦滑。

狂证:症见性情急躁,头痛失眠,面红目赤,突然狂吼无知,喧扰不宁,逾垣上屋,妄言责骂,不分亲疏,披头散发,或毁物伤人,渴喜冷饮,便秘溲赤,舌质红绛,苔黄腻,脉弦大滑数。

癫狂的治疗

刺灸法

针灸治疗:癫证取神门、心俞、人中、大陵、三阴交、丰隆等穴为主。幻视加睛明;幻听加听宫;悲泣加意舍。狂证以取劳宫、水沟、上脘、神门、大钟、风府等穴为主。热盛加大椎、十二井(刺血);狂怒加太冲、大椎、支沟。电针:百会、水沟;大椎、风府。两组穴交替使用。针后通以脉冲电流15~20分钟。狂证用连续波作时间较长的强刺激;癫证用断续波作时间较短的强刺激。每日或隔日1次。水针:取心俞、巨阙、间使、足三里、三阴交等穴。用25~50毫克氯丙嗪注射液,每日注射1次,每次选1~2穴,交替使用。适用于狂证。[参考资料]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71.

癫证

治则 豁痰开窍,理气解郁

处方 心俞 肝俞 脾俞 丰隆 神门

方义 肝俞疏肝解郁;脾俞、丰隆健运脾气,化痰浊;心俞、神门开心窍,苏神明。

随证配穴 癫证日久,心脾亏损—足三里、三阴交。

操作 毫针刺,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

狂证

治则 清心泻热,醒脑定志

处方 上星透百会 水沟 内关 曲池 丰隆

方义 取上星、百会醒神定志,镇静安神;水沟醒脑开窍,内关宽胸利气解郁,曲池清泻阳明热邪,丰隆和胃化痰,使神明有主而狂躁自平。

随证配穴 狂躁日久,耗气伤阴—太溪。

操作 毫针刺,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

耳针法

选穴 心 皮质下 神门 耳背心

方法 毫针刺,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亦可揿针埋藏或王不留行籽贴压,每3~5日更换1次。

穴位注射法

选穴 参照针刺法穴位。

方法 氯丙嗪25~50mg或泰尔登15mg加适量生理盐水或注射用水,每次选3~4穴,每穴注射0.5ml,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