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泽兰丸

中医学 方剂学 方剂 中药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dà zé lán wán

2 英文参考

Large Lycopi Pill[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大泽兰丸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两首。

4 备急千金要方》卷四方之大泽兰丸

4.1 别名

补益大泽兰丸(《太平圣惠方》卷七十)。

4.2 处方

泽兰二两六铢,藁本当归甘草各一两十八铢,紫石英三两,川芎干地黄柏子仁五味子各一两半,桂心、石斛白术各一两六铢,肉苁蓉厚朴防风山药茯苓干姜禹余粮细辛卷柏各一两,川椒人参杜仲牛膝蛇床子续断艾叶芜荑各十八铢,赤石脂石膏各二两(一方有枳实十八铢,麦门冬一两半)[1]

4.3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梧桐子[1]

4.4 用法用量

每服二十至四十丸,酒送下[1]

4.5 功能主治

治妇人虚损中风余疾,疝瘕阴中冷痛;或头风入脑;寒痹筋挛缓急;血闭无子;面上游风,目泪出,多涕唾,忽忽如醉;或胃中冷逆胸中,呕不止,泄痢淋沥;或脏腑寒热不调,心下痞急,邪气咳逆;或漏下赤白阴中肿痛,胸胁支满;或身体皮肤中涩如麻豆,苦痒,或痰癖结气;或四肢拘挛,风行周身,骨节疼痛目眩无所见;或上气恶寒,洒淅如疟;或喉痹、鼻痈,风痫癫疾;或月水不通魂魄不定,饮食无味,并产后血[1]

4.6 加减

久痢赤白,去干地黄石膏麦门冬柏子仁,加麦芽神曲龙骨阿胶黄连各一两半,或更加钟乳石三两[1]

4.7 摘录

备急千金要方》卷四

5 圣济总录》卷一五○方之大泽兰丸

5.1 方名

大泽兰丸

5.2 组成

泽兰(去梗)2两,当归(切,焙)2两,细辛(去苗叶)1两半,白术(炒)1两半,人参1两半,桔梗(锉,炒)1两半,防风(去叉)1两半,蜀椒(去目并合口者,炒出汗)1两半,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半,白芷1两半,藁本(去苗土)1两半,石膏(碎)1两半,桂(去粗皮)1两,干姜(炮)1两,乌头(炮裂,去皮脐)1两,芍药1两,芎1两,白薇1两,芜荑(炒)1两,甘草(炙、锉)1两,柏子仁(研)1两,吴茱萸(汤浸,焙干,炒)1两。

5.3 主治

圣济总录》卷一五○方之大泽兰丸主治妇人血风劳气血海虚冷,经候不调,肌肤黄瘦,八风十二痹,带下三十六疾妊娠胎动不安,或子死腹中,产后诸疾。

5.4 用法用量

每服半丸,早、晚食前温酒嚼下。死胎不出,儿衣未下,并服1丸至2丸,用瞿麦煎汤送下:腹中痛,冷血气刺,经脉不利,用当归煎酒送下;产后中风伤寒汗不出,用麻黄1分(去节)煎汤,并3服,厚衣盖覆,取微汗;血脏久冷无子,及数堕胎胎漏血下,以熟干地黄煎酒送下。

5.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6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9.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