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池

经穴 针灸学 中医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dǎn chí

2 英文参考

Rìyuè GB24[中国针灸学词典]

3 注解

胆池经穴别名。即日月。《圣济总录》:“胆池不可伤,伤即令人目暗(即乳下两穴是),宜治肝俞。”[1]

日月经穴名(Rìyuè GB24)。出《脉经》。属足少阳胆经。为胆的募穴足太阴脾经足少阳胆经交会穴。日:太阳;月:月亮。日为阳,指胆;月为阴,指肝。此为治肝胆的要穴,故名。位于胸部,第7肋间隙中,前正中线旁开4寸。仰卧取穴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肋间外肌。有疏肝利胆化湿和中作用。主治胁肋、胆、胃等疾患,如呕吐呃逆反胃吞酸口苦多唾黄疸胸闷、胸肋疼痛四肢不收等。现代又多用以治疗胆囊炎胆道蛔虫症、胃或十二指肠溃疡膈肌痉挛肋间神经痛等。一般沿皮刺0.3~0.5寸;可灸。实验研究:①针刺日月期门等穴,可引起胆囊不同程度的收缩,又可使胆道术后置T管引流患者奥狄氏括约肌开放频繁;开放时间稍延长,关闭时间稍缩短。但对胆总管压力无明显影响。②针刺胆石症患者日月期门等穴,可在短时间内引起胆囊显著收缩,促进胆囊排空。[2]

4 参考资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26.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03.
编辑:fengchuile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