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顀

经穴 中医学 针灸学

目录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dà chuí

2 注解

大顀经穴别名,即大椎[1]

大椎经穴名(Dàzhuī GV14)。代号DU14,出《黄帝内经素问·气府论》,《肘后备急方》作大槌,《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作大顀;别名百劳上杼[2]。属督脉。为手三阳、足三阳督脉会穴。大:巨大;椎:椎骨。穴在粗大的第七颈椎棘突之下,故名。位于脊柱区,后正中线上,当第七颈椎棘突下间凹陷处,约与肩平高。俯首或俯伏取穴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布有第八颈神经后支及第一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颈横动脉分支[2]。有解表通阳,补虚宁神作用[3]。主要用于外感虚劳及心神疾患等。如感冒恶寒发热头项强痛疟疾咳嗽喘逆、胸背疼痛支气管炎及哮喘肺结核骨蒸潮热盗汗五劳七伤神经衰弱癫狂病症、中暑呕吐霍乱黄疸风疹腰脊强角弓反张血液病等;另有强身防病作用[3]。配曲池风池治流感;配风门肺俞膻中麦粒灸)治哮喘;配少商放血、合谷可退热;配足三里曲池三阴交脾俞白细胞减少症[3]。一般斜刺0.5 ~1寸;可灸[3]。向上斜刺0.5~1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3]

大椎(图出自《中国针灸词典》)

实验研究:

①针刺或电针实验性发热家兔的“大椎”,可见发热抑制或减弱,持续时间缩短[3]

②针刺人工创伤或化学性炎症的家兔或大白鼠“大椎”,有抗炎或减轻炎症渗出过程和加强增殖过程的作用弱刺激针刺大椎,能增强家兔的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能力,使调理素凝集素、溶血素、补体效价明显增加。强刺激针刺反可使其降低[3]

电针家兔“大椎”“水突”穴,与对照组比较,可明显地降低甲状腺摄碘量,但对于滤泡扩大、上皮变低的甲状腺,针后可使滤泡缩小,上皮变高。对切断一侧迷走神经、摄碘量已升高的甲状腺,针后可显著降低摄碘量,使形态上原无明显变化的滤泡扩大,上皮变低,当切断两侧交感神经干后,电针甲状腺即无明显影响,说明该效应交感神经有关[3]

3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7.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5.
  3. ^ [3]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4.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