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椒丸

中医学 方剂学 方剂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chuān jiāo wán

2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卷十:川椒丸

2.1 处方

川椒30克(去目并闭口者,慢火炒香热为度)肉豆蔻(面裹煨)15克

2.2 制法

上药研为细末,粳米饭和丸,如黍米大。

2.3 功能主治

主夏月感受寒湿泄泻不止。

2.4 用法用量

每服10粒,不拘时用米饮送下。

2.5 摘录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卷十

3 《圣惠》卷四十六:川椒丸

3.1 处方

川椒1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桑根白皮1两(锉),芫花根皮1两(去土),款冬花1两,紫菀1两(去苗土),代赭1两(细研),细辛1两,伏龙肝1两。

3.2 制法

上为末,同煮熟精羊肉研烂为丸,如梧桐子大。

3.3 功能主治

积年咳嗽

3.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后以温粥饮送下。

3.5 摘录

《圣惠》卷四十六

4 《圣惠》卷四十二:川椒丸

4.1 处方

川椒1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人参1两(去芦头),款冬花3分,赤茯苓1两,干姜半两(炮裂,锉),桂心1两,紫菀3分(洗去苗土),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五味子3分,白术半两,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菖蒲3分,细辛3分。

4.2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4.3 功能主治

上气咳逆胸满多唾

4.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以温生姜汤送下,1日3-4次。

4.5 摘录

《圣惠》卷四十二

5 《圣惠》卷五十:川椒丸

5.1 处方

川椒1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桂心1两,食茱萸半两,细辛3分,干姜半两(炮裂,锉),诃黎勒皮1两,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远志半两(去心),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木香半两(锉),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当归半两(锉,微炒)。

5.2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5.3 功能主治

五膈气逆,腹胁妨闷,羸瘦着床往来寒热,腹中不调,或利或呕、四肢少力。

5.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以热酒送下,不拘时候。

5.5 摘录

《圣惠》卷五十

6 《圣惠》卷二十八:川椒丸

6.1 处方

川椒1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白茯苓3分,柏子仁3分,芎3分,人参去芦头)3分,桂心3分,黄耆3分,干姜(炮,锉,去皮脐)3分,枸杞子3分,薯蓣3分,枳实半两(麸炒微黄),牛膝(去苗)1两,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1两,肉苁蓉(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干)1两,石斛(去根,锉)1两,熟干地黄1两,菟丝子(酒浸3日,焙干,别捣为末)1两。

6.2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6.3 功能主治

补益,强元气,令人肥健。主虚劳羸瘦,食饮无味,百节酸疼,神思昏沉,四肢无力。

6.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腹以温酒送下,晚食前再服。

6.5 摘录

《圣惠》卷二十八

7 《圣惠》卷五十六:川椒丸

7.1 处方

川椒1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人参3分(去芦头),麝香2分(细研),细辛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紫菀半两(去苗土),干姜1分(炮裂,锉),赤茯苓3分,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珍珠1分(细研),朱砂1分(细研),野葛1分,川乌头1两(炮,去皮脐),桂心3分,雄黄1分(细研),蜈蚣1枚(微炙,去足),鬼臼1分(去须),巴豆30枚(去皮心,研,纸裹压去油)。

7.2 制法

上为末,入研了药及巴豆,都研令匀,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7.3 功能主治

诸尸,寒热疰气,流行皮中,久病着床肌肉枯尽,四肢烦热呕逆不食伤寒时气恶疰忤,口噤不开,心痛

7.4 用法用量

每服3丸,以暖酒送下,不拘时候。

7.5 摘录

《圣惠》卷五十六

8 《圣惠》卷三十:川椒丸

8.1 处方

川椒1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菟丝子2两(酒浸3日,晒干,别捣为末),桂心3分,牛膝1两半(去苗)续断1两,鹿茸2两(去毛,涂酥,炙微黄),肉苁蓉1两(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干),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山茱萸1两,蛇床子1两,远志3分(去心),防风3分(去芦头)。

8.2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8.3 功能主治

虚劳,膝冷阴萎,四肢羸弱。

8.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以温酒送下。

8.5 摘录

《圣惠》卷三十

9 三因》卷十一

9.1 方名

川椒丸

9.2 组成

黄连(炒)、乌梅肉当归川椒(炒出汗)、桂心、干姜(炮)各等分

9.3 主治

脏虚,泄泻无度。胃寒

9.4 用法用量

每服30-50丸,空腹以米汤送下。

9.5 制备方法

上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10 《圣惠》卷四十三

10.1 方名

川椒丸

10.2 组成

川椒1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

10.3 主治

中气满,引心背彻痛。

10.4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以醋汤送下,不拘时候。

10.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1 《圣惠》卷四十一

11.1 方名

川椒丸

11.2 组成

川椒5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苣蕂1升,瓦松半斤,茜根2斤(锉),熟干地黄3升(斤),覆盆子1斤,牛膝1斤(去苗),菟丝子5两(酒浸3日,晒干,别捣为末)。

11.3 功效

补益,令发黑。

11.4 主治

血脑虚,发早白。

11.5 用法用量

每服40丸,食前以温酒送下。

11.6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2 《圣惠》卷七十三

12.1 方名

川椒丸

12.2 组成

川椒1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艾叶2两(微炒),干姜1两(炮裂,锉),白石脂1两,芎1分,阿胶1两(捣碎,炒令黄燥),伏龙肝1两(研入),熟干地黄2两。

12.3 主治

妇人久赤白带下,胁腹冷痛

12.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前以热酒送下。

12.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3 幼幼新书》卷二十八引张涣

13.1 方名

川椒丸

13.2 组成

川椒(净,慢火炒)1两,肉豆蔻半两。

13.3 主治

儿夏伤湿,冷入肠胃,泄泻不止。

13.4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饮送下。量加。

13.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粳米饭为丸,如黍米大。

14 《圣惠》卷四十八

14.1 方名

川椒丸

14.2 组成

川椒1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桔梗半两(去芦头),细辛(半两),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赤芍药半两,干姜半两(炮裂,锉),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川乌头半两(炮裂,去皮脐),槟榔1两。

14.3 主治

七疝。忽心腹气逆不得息,痛引背膂,或脐下坚痛,遇冷即极,小腹虚满膀胱里急

14.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前以生姜橘皮汤送下。

14.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5 仙拈集》卷二

15.1 方名

川椒丸

15.2 组成

川椒(焙干)。

15.3 功效

既取劳虫,亦养脾胃。

15.4 用法用量

每服3-4丸;亦可作末服,每服1-2钱,米饮送下。服后必麻痹少顷,乃其验也。

15.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