荜澄茄

中药学 果实种子类 温里药 中药材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bì chéng qié

2 英文参考

cubeb[朗道汉英字典]

Java pepper[朗道汉英字典]

Culbeba officinalis Miq.[朗道汉英字典]

fructus litseae[朗道汉英字典]

Piper cubeba L. f.[朗道汉英字典]

tailed pepper[朗道汉英字典]

cubeba[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cubebae,fructus[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cubed[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litseae cubebae,fructus[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litseae,fructus[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tailed pepper[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Fructus Litseae(拉)[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mountain spicy fruit[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荜澄茄中药名,出《开宝重定本草》。为樟科植物山鸡椒Litsea cubeba (Lour.) Pers. 的干燥成熟果实[1]

4 拉丁名

Fructus Litseae(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

mountain spicy fruit(《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来源

荜澄茄樟科植物山鸡椒Litsea cubeba (Lour.) Pers.的果实[2]

7 产地

荜澄茄主产我国广西、浙江、江苏、安徽[2]

8 性味归经

荜澄茄味辛,性温;入脾、胃、肾经[2]

9 荜澄茄的功效与主治

荜澄茄具有温中暖肾,行气止痛的功效,治脘腹冷痛积滞气胀呕吐呃逆泄泻痢疾寒疝腹痛[2]

煎服:1.5~3g[2]

10 荜澄茄的化学成分

山鸡果实挥发油,其中主含柠檬醛、6-甲基庚-5-烯-酮-2等;另含脂肪油约40%,其不皂化物中含豆甾醇[2]

11 荜澄茄的药理作用

山鸡椒流浸膏能增加兔尿量氯化物排出,还能杀灭蚊幼虫,体外有抗血吸虫作用[2]

山鸡椒油可平喘祛痰、抗心肌梗死、抗过敏反应[2]

荜澄茄注射液抑制血小板聚集[2]

12 荜澄茄的药典标准

12.1 品名

荜澄茄

Bichengqie

LITSEAE FRUCTUS

12.2 来源

本品为樟科植物山鸡椒Litsea cubeba(Lour.)Pers.陈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12.3 性状

本品呈类球形,直径4~6mm。表面棕褐色至黑褐色,有网状皱纹。基部偶有宿萼和细果梗。除去外皮可见硬脆的果核,种子1,子叶2,黄棕色,富油性。气芳香,味稍辣而微苦。

12.4 鉴别

取本品粉末0.25g,加石油醚(60~90℃)10ml,超声处理15分钟,放冷,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荜澄茄照药材0.25g,同法制成对照药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ul,分别点于同一高效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醚(3: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分别置日光和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或荧光斑点。

12.5 检查

12.5.1 水分

不得过10.0%(附录ⅨH  第二法)。

12.5.2 灰分

不得过5.0%(附录ⅨK)。

12.6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乙醇溶剂,不得少于28.0%。

12.7 性味归经

辛,温。归脾、胃、肾、膀胱经

12.8 功能与主治

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用于胃寒呕逆,脘腹冷痛寒疝腹痛寒湿郁滞,小便浑浊

12.9 用法与用量

1~3g。

12.10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

12.11 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3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83.
编辑:wangyuan、banlang 审核:sun

用到中药荜澄茄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用到中药荜澄茄的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