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纳姆效应

心理学与精神病学

目录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bā nà mǔ xiào yìng

2 英文参考

Barnum effect

3 注解

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心理学上将这种倾向称为“巴纳姆效应”(Barnum effect)。

巴纳姆效应又叫福勒效应,因为它最早是由心理学家伯特伦·福勒与1948年通过试验证明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既不可能每时每刻去反省自己,也不可能总把自己放在局外人的地位来观察自己,于是只能借助外界信息来认识自己。正因如此,每个人在认识自我时很容易受外界信息暗示,迷失在环境当中,受到周围信息暗示,并把他人的言行作为自己行动的参照。“巴纳姆效应”指的就是这样一种心理倾向,即人很容易受到来自外界信息暗示,从而出现自我知觉的偏差,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