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汤 2009年12月10日修订版

BY banlang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伤寒论》:白虎汤

处方

石膏30g 知母9g 甘草3g 粳米6g

功能主治

阳明气分热盛。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或滑数。

用法用量

水煎至米熟汤成,去滓温服。

摘录

《伤寒论》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白虎汤

处方

知母七十五两,甘草三十七两半,石膏(洗)十二斤半。

炮制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治伤寒大汗出后,表证已解,心胸大烦,渴欲饮水,及吐或下后七、八日,邪毒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宜服之。又治夏月中暑毒,汗出恶寒,身热而渴。

用法用量

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入粳米三十馀粒,煎至一盏,滤去滓,温服。

小儿量力少与之。或加人叁少许同煎亦得,食后服。

注意

此药立夏后、立秋前可服。

春时及立秋后,并亡血虚家,并不可服。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普济方》卷一三五引《三因》:白虎汤

处方

知母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麻黄2两(捣碎),粳米1合。

制法

上挫细。

功能主治

阳毒伤寒,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渴,烦躁不解,脉洪大者。

用法用量

以水2大盏,煮米熟为度,去滓,分温3服,不拘时候。

摘录

《普济方》卷一三五引《三因》

《回春》卷二:白虎汤

处方

石膏5钱,知母2钱,粳米1勺,甘草7分,人参1钱,五味子10粒,麦门冬(去心)1钱,山栀1钱。

制法

上锉1剂。

功能主治

阳明经汗后脉洪大而渴,或身热有汗不解。

用法用量

水煎,温服。

秋感热之疫疠,或阳明下后,大便不固,热不退者,或湿温证热不退而大便溏者,依本方加苍术;若伤寒汗下后,自汗虚热不退,加苍术、人参。

注意

无汗脉浮,表未解而阴气盛,虽渴不可用白虎汤;里有热者方可用。

摘录

《回春》卷二

《校注妇人良方》卷七:白虎汤

处方

知母2钱,石膏2钱,粳米半合。

功能主治

胃热作渴,暑热尤效;又治热厥腹满,身难转侧,面垢谵语,不时遗溺,手足厥冷,自汗,脉浮滑。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校注妇人良方》卷七

《普济方》卷四○三:白虎汤

处方

石膏4两,知母1两半,人参4两,甘草(炙)2两。

制法

上锉。

功能主治

温热及中暑烦渴;并治小儿痘疱、麸疹、癍疮赤黑,出不快,及疹毒余热。

用法用量

糯米煎,米熟为度,子母同服,但加生姜、大枣煎。渴盛者,更加干葛,春冬秋寒有证亦服,但加枣煎。小儿减半。

摘录

《普济方》卷四○三

《圣济总录》卷八十六

组成

龙骨(研)1两,白石英(研)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人参1两,桑根白皮(锉)1两,百合1两,磁石(煅,醋淬10遍)1两,玄参半两,大豆1合。

主治

肺气劳伤。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以水1盏,煎取6分,更入酒半盏,煎至8分,去滓温服。

制备方法

上为末。

《顾氏医径》卷五

组成

熟石膏、金斛、知母、连翘、竹叶、粳米、玄参、山栀、淡芩、生甘草。

主治

疹已出而烦渴者。

《女科万金方》

别名

知母石膏汤

组成

知母、石膏、甘草、糯米1合。

主治

:男子妇人感冒风寒,表里俱热,狂言妄语,后结不解,大热大渴;及暑热发渴;妇人身热如蒸而渴者。

用法用量

水2钟,煎服。

附注

知母石膏汤(《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二)。方中知母、石膏、甘草用量原缺。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