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阳明病释

伤寒著作 清代 中医学 书籍 古籍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hāng hán lùn yáng míng bìng shì

2 注解

伤寒论阳明病释》为伤寒著作。四卷[1]。清·陆懋修[1]。作者鉴于伤寒阳明病每多“中焦危急之候”,不容误诊或缓治[1]。遂取《伤寒论阳明病篇原文共78条予以诠释,选集前人有关阳明病的释文287条,对阳明证的证治作了较深入的归纳和总结,并提出“阳明无死证”的看法[1]。使仲景“阳明篇”大旨得以彰明而又有所发挥。对学习和研究阳明病症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1]。现有《世补斋医书》本[1]。现有清刻本,1931年上海中医书局铅印本及《世补斋医书》本。

3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54.

全本在线阅读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