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集注

伤寒著作 清代 中医学 书籍 古籍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hāng hán lùn jí zhù

2 概述

伤寒论集注》为书名[1]

3 清·张隐庵注释,高世栻纂集

伤寒论集注》为书名[1]。清·张隐庵注释,高世栻纂集[1]。6卷[1]。书成于1683年[1]。据高氏序言称,本书原为其师张隐庵所注释,稿未成而病逝,由高世栻重予编撰补订成书[1]。本书尊王叔和、张卿子两家,删去伤寒例。首列六经正文,次霍乱阴阳易、瘥后劳复,次痉湿暍汗吐下后,末列辨脉平脉。汇节分章,力主维护旧论,并用运气学说阐释六经病机。书中选录了前人的一些注疏,并有不少张、高二氏的见解[1]。但有一些附会的解释[1]

4 清·徐赤集注

伤寒论集注》为书名[1]。清·徐赤集注[1]。10卷[1]。书成于1727年[1]。徐氏选取成无己庞安时方有执、喻嘉言、柯韵伯、周禹载、魏荔彤等诸家学说,并结合个人见解以诠释《伤寒论》原文[1]。另有补篇4卷论述伤寒部分病证和一些杂病,并附妇人伤寒、小儿伤寒春温[1]。现存多种清刻本、石印本。

5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52.

全本在线阅读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